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实效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9:4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实效性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教学工具。投影、电视、电子白板、一体机等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幼儿教学领域中,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这种现代教学手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领域活动应用中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  科学活动  实效性
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使幼儿获得周围物质世界的感性认识的过程,是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有趣的过程。
幼儿科学领域教育探究性极强,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活动环境。因此,将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将信息技术融于幼儿科学领域探究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幼儿科学领域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活动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障幼儿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源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把多种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到教育活动中,让幼儿“触景生情”,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钟表的认识》这一活动课。活动前,我们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了许多钟表图片,还自制了表盘模型,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演示“认识钟表”的课件,时钟响起“滴答、滴答”的声音,然后出示一组画面,从幼儿早晨来园、早操、吃饭、活动等一日生活不同时间的画面为切入点,结合教师语言引导,教师介绍了一分钟的准确刻度时,幼儿点击一分钟刻度,时针按顺时针方向准确走过一分钟。这种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不但让幼儿自主学习,还让幼儿更加自信,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没见过的事物是很难产生联想的,这样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进而就无法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而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进行情境再现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竹笋”的活动中,我们的幼儿生活在北方,没有见过竹笋,无法想象它是如何生长的,而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再现竹笋生长的整个过程,并通过快镜头和慢镜头的重复播放,不仅让幼儿认识了竹笋,更体验到了大自然生命的气息。
二、利用信息技术,消除幼儿的思维障碍,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领域的知识是深奥而又抽象的,他们还不能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深刻理解。那么,如何让他们理解深奥的科学知识呢?这是幼儿科学领域活动组织的重难点,而信息技术可以将科学活动的知识点制作成声情并茂的动画故事,使幼儿对动画中五彩缤纷、生动有趣的画面充满好奇和兴趣,使知识变得形象化、直观化、简洁化,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9:46:53 | 只看该作者

1.运用多媒体演示,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幼儿期是幼儿最爱动手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应着眼于时代需要,多给幼儿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图形宝宝——拼图游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游戏拟人化,通过创设情境、以景激情、以情引思,让幼儿在电脑游戏中,亲自动手拖动鼠标,用鼠标选中多个图形宝宝中的一个,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之后,从电脑中传出亲切柔和的赞扬声或屏幕上出现和蔼可亲的笑脸时,孩子就会处在兴奋、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内心产生了成就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2.运用媒体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课件,提出有一定思维坡度的问题,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使幼儿获得简单的结论。这样可以把教师的有意引导、幼儿的主动思考与独立发现结合起来,有利于幼儿个性特长的发展。为此,我们大胆尝试把大量的应用题归类同化,做成一题多变的动画课件。如教学《小动物的家》一课时,在幼儿相互练习的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使幼儿静心思考。幼儿每一步操作完毕,都会有“你真棒”、“错了”、“没关系”、“再来一次”等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激励。
再如,从序数到加减运算是一个较复杂的运算过程,幼儿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幼儿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可逆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成功,从而使他们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
在科学活动中,单靠图片和教具,很难让幼儿对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利用他们对动画的喜爱和着迷,则可以将难于理解的科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例如,在引导幼儿理解“下雨”的时候,如果只是出示图片,枯燥的讲解乌云、水蒸气、蒸发等问题,幼儿不会理解,但如果将这个科学知识编制成动画《小水滴旅行记》,不仅幼儿喜欢看,还能从动画中明白雨滴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了抽象的“雨的形成原理”。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延伸幼儿的学习空间,给幼儿探索的机会,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养成多维度多方向思考的好习惯。
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因为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匮乏,对很多事物缺乏想象的空间和能力,光靠图片和实物教具,往往无法完成一些比较深奥的科学想象过程。而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可以将幼儿无法想象出的内容制作成动画和视频,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让幼儿满足自己的想象空间,将科学活动中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幼儿置身其中,积极探讨,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也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达到课堂学习要求,提高了学习效果。
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每讲一个新概念,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设计课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动脑总结规律,轻松地获取知识。 例如:教幼儿“认识多与少、一样多”的数概念时,教师设计了《拔河》的游戏课件,有红、黄两队,请幼儿判断能否比赛,幼儿凭着以往的经验说出红队5人,黄队6人不能开始比赛,教师追问原因,幼儿回答说,黄队比红队多1个人。幼儿的回答正是数学中“一一对应”的思想,教师然后顺势讲解了“一样多”的含义,顺利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每一位幼儿都是发现者、创造者。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幼儿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探究数学知识、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手段是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帮助幼儿释疑,解决科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的有效教育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领域活动教学,是改革传统活动手段的必然趋势,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认真思考信息技术手段在幼儿科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值得我们进行分析和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8: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