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改造之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4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改造之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是依据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规律安排的,但是在结构体系的安排和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若要真正做到高效地实施信息素养的教育与教学,就必须针对各校甚至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再处理、再加工。本文则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材进行的一些实验性探索——“结构上微调,内容上增删”,使之更加符合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规律。
关键词:创造性 使用教材 结构 内容
课程标准是新课程实施和推进的依据,教师设计和组织能够体现新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标是依据,教材是编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具体体现。笔者经过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在实际教学中逐渐感悟到信息技术教材在结构体系的安排和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若要真正做到高效地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就必须针对各校、各班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对教材进行“结构上微调,内容上增删”的再处理、再加工,使之更加符合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规律。本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的处理上作了以下探索。
一、调整章节顺序
原教材结构顺序及章节内容安排如下表:
章 节 章节主题
第一单元  网络探秘 第一节 双机互连
第二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
第三节 确定组网方案
第二单元  加盟因特网 第一节 认识IP地址
第二节 走近域名
第三节 接入因特网
第三单元  畅游因特网 第一节 因特网之旅
第二节 网海寻珠
第三节 网上交流
第四节 网上生活
第五节 网络安全
第四单元  建设网络家园 第一节 建站规划
第二节 初建网站
第三节 网站优化
第四节 动态网页
第五节 网站的发布与评价
修改后结构顺序及章节内容安排如下表:
章 节 章节主题 在原教材的位置
第一单元  网站规划 第一节 策划表达方式 新增
第二节 建站规划 第四单元第一节
第二单元  畅游因特网 第一节 收集网站资料 第三单元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二节 网上生活 第三单元第四节
第三节 认识IP地址 第二单元第一节
第四节 接入因特网 第二单元第三节
第五节 走近域名 第二单元第二节
第三单元  建设网络家园 第一节 初建网站 第四单元第二节
第二节 动态网页 第四单元第四节
第三节 网站优化 第四单元第三节
第四节 网络安全 第三单元第五节
第五节 网站的发布与评价 第四单元第五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46:3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  网络探究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        第一单元第二节
        第二节        组网方案        第一单元第三节
修改后的章节顺序是以一个建站任务为整本教材的主线,在建立网站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随时遇到问题,师生则可以随时对其进行解决,教师也就可以做到比较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知识。
章节顺序调整之一:
笔者将因特网相关知识的讲解融入到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的过程中,也就是将原教材中的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因特网之旅》与第二节《网海寻珠》以及第三节《网上交流》,这三节内容的汇总、合并成修改后的第二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收集网站资料》。笔者是出于这样考虑的,这三节的大部分知识在《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已经涉及到,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并掌握。将其合并成《收集网站资料》一节,可以做到内容上不再赘述,做到有的放矢。
章节顺序调整之二:
在网站的发布前将网络安全等事宜提前介绍给学生,笔者也是出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这样的目的来考虑的。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中作为网站的开发者而不仅仅是使用者,此时,立场发生变化,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
章节顺序调整之三:
果断删除掉原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节《双机互连》,笔者认为其中一部分内容已经滞后,另一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很熟练,所以本节对于本校学生来说没有必要讲解。
章节顺序调整之四:
增设了《策划表达方式》一节,并将其设置在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笔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如下两点考虑的:
1、基础不同: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与此节相关的章节课题为《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章节顺序是第四单元第一节。学习这节内容的时候,学生已经修习完教材的前三单元,已经掌握了对于信息的认识、获取,以及对数据库的初步了解;将此节内容增设到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网络技术应用》教材中,并安排在首节课,此时,学生已经学习完《信息技术基础》整本教材,不仅掌握了对于信息的认识、获取,以及对数据库的初步了解,并且对于作品的制作、信息的表达、网页的制作等已经基本掌握。
2、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在《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此节课题为《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在知识目标方面上强调两个重点:一是,多种表达形式;二是,多种呈现方法。而笔者将此节又设置在《网络技术应用》教材第一节,并不是将《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此节内容再赘述一遍,而是设置其重点为将多种表达形式在网站中呈现,为下一节网站的策划做好铺垫。
表达是《策划表达方式》这节课的主线,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是表达的需求。本节课从表达的目的出发,将第一学期学习的各种媒体的加工知识和技术进行归纳和梳理,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表达所提出的要求,以及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所应做的信息加工和处理。本节课不仅可以对过去所学的相关内容做一梳理,而且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表达、学会表达的目的,刺激学生对学习和生活表达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
本节课教学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讨论形式进行,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首先通过观看教师的博客:相册、日记、张艺谋宣传片《印象丽江》的视频......在这一阶段,学生感觉到在博客中存在一些缺陷,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在下课前师生再一次欣赏教师修改过的博客,例如在图片中加入适当文字说明,这次学生基本都能认真地欣赏并感受到两者之差别,体会到各种媒体之所以仍然存在于当今社会,是有其各自特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之后师生一起回顾过去所学的与表达和加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梳理,明确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为表达服务的,表达不同,需求不同,进而明确表达的任务。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期对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的接触并不是很多,因此在课程的后一阶段,教师和学生将一起探索有关音频、视频的制作、处理方法。
经过这些小小的微调,修改后的《网络技术应用》教材更适合本校学生,经过实践,学生学起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求学、乐学,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46:41 | 只看该作者

二、增加教材内容
鉴于信息技术学科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不断求新”,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不仅应学会教材上的知识,更要有追逐新技术的意识并付之于行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适时、适量、适度地增加一些“新鲜的IT界资料与任务”,使学生及时了解到信息技术发展之迅猛,逐渐形成不断创新的意识,同时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切合于实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既然称之为“新鲜的IT界资料与任务”,在其选择上应体现“一定的时效性”、“趣味性”、“与课程相关性”、“可实施性”。以下是笔者根据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新鲜的IT界资料与任务”内容。
《接入因特网》是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二单元《加盟因特网》第三节的课题,理论性强,实践起来比较困难,学生觉得枯燥,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为此,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师生研讨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一个用户的角度了解因特网的实现技术和因特网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因特网是世界是最大的网络,如何接入因特网从而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员呢?本节正是基于这样的问题带领学生迈入更广阔的网络大门、了解因特网技术的关键一步。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对WIFI和GPRS的亲身体验,了解多种因特网接入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比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够对几种接入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在多种因特网接入方式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能利用网络的优势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效地使用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在引入阶段笔者用电影《手机》中的一段旁白“人与人之间是从动作至语言、至山歌、至书信、至电话,后来又有了手机,这样一段由难至易的沟通过程”,引入“手机”这个话题;再用一句IPhone4的广告语“再一次改变一切”引领教师与学生共同迈进这“被改变的世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课程的第一阶段:教师使用手机与电子白板相连接,在大屏幕上显示操作过程,学生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己的手机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始进行相关设置。学生通过利用手机对Wi—Fi和GPRS的体验,初步了解网络连接的类型、方式、特征等。国内三种运营商各自的品牌及2G、3G接入方式类型。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何种原因导致所需网络没有出现在网络列表中?网络右侧为什么会显示锁图标?等等......先由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与之有关的知识。
课程的第二阶段:由一名学生使用IPAD进行无线路由器的设置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对设置中的一些概念、功能及安全问题进行解释。
课程的第三阶段: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求助”问题:“我购买的IPAD是WiFi版的,无法设置3G。此时周围没有free WiFi,而我的手机能够使用3G。请同学们帮助我想想办法,如何让我的IPAD在此环境下也能上网?”,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提出解决方案,从而理解“WiFi热点”的概念。
课程的第四阶段:学生自习研究两个问题:因特网的接入方式、配置因特网的接入,由教师提供一些学习资料。
手机进入课堂,可能会引起许多老师及家长的质疑,其实大可不必。虽然各个学校都在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校园手机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之需要。既然不可必免,不如正确面对、有效利用。事实是,将手机引入本节课,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做到高效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与实践。
笔者结合自己经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活用教材、超越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3: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