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农村教师信息化兼职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0:3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讨论农村教师信息化兼职的问题
江西省安义县教师进修学校 萧智勇
摘要:当前农村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外聘兼职或内部在编教师兼职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兼职教师往往拥用多重社会角色身份,自身信息较为多元和复杂,对传统教育模式及教育资源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一度使这种典型信息化的教师兼职现象成为热点,究竟这种兼职补充教师资源的不足是好还是坏,不可一概而论,辩证地客观地分析、看待这种现象,并因势利导,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本人就农村教师信息化兼职问题在此作一议,仅供商榷。
关键词: 教师;兼职;信息化
兼职教师现象在我县农村中学特别典型,信息化的兼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但是也有一定的弊处,现在就利弊做一下分析。
教师兼职学科教学的利主要表现在:
     一、兼职教师可以充实学校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和专职老师进行配合,形成合力,兼职老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专职老师丰富经验的引领下可以较快的进行成长,能用较短的时间对本专业有较深刻的理解,从而充实学校教师队伍。
     二、兼职教师可以带来社会需求
兼职教师往往很多都担任一定的职务,比起本校其它专职老师来有更多的社会需求信息。通过兼职教师的信息,学生在学习时会知道我们需要学习什么,不会出现无的放矢的情况。并且在毕业就业时,会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兼职教师可以辅助开办校内实训基地
兼职教师很多有相关工作经验,大大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互溶。譬如说机械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初中兼职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堂数学引入机械生产实践,辅助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把数学真正溶入生活。甚至可以以学生做为工人搞校办企业。(当然这是以不影响学生学业为前提的)如果在社会上有需求并且学生生产的产品合格,完全可以和社会接轨,给学生进行计件工资奖励制度。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以致用,真正的和实际结合,和社会接轨。
四、兼职教师可以盘活学校学生学习氛围
在一个学校里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性格。这种教师的性格信息在很多方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学校里,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个教师的课堂都是一样的,每个教师的性格都是一样的。因为学校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在社会上千人千面,在学校里也应该是允许不同。并且我觉得不同的信息元素越多,越有利于学生的成熟,越能够碰撞出思想和知识的火花。兼职教师对兼职学科教学的方式和很多性格方面和专职教师队伍在很多情况下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空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0:31:01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每个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兼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弊端,在此进行一下分析。
     一、教育理论水平参差不齐
兼职教师在专业方面往往都是久经考验的老手,但是在教育理论方面可能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有时会将成人圈子中的办事方式自然不自然的带到学生中间。我想很多学生是不能接受的。并且教学语言,教态,备课等都有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
二、身兼数职,有时难以集中精力
很多兼职教师是学校的骨干,或者是领导。平常的日常事务比较繁忙,在学校兼职有时会力不从心,对于课程研究很透,但是对于学生不一定有较深刻的研究。并且有时会混淆什么是学生,什么是徒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加大学校管理难度
    兼职教师在外一般都有另外职务,所以不应该对兼职教师实行坐班制度。但是专职教师的坐班制度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加大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鉴于此,我们应该扬长改短,有经验的老教师应帮助兼职教师在教育理论水平上进行提高,并且学校能够出台相关成文制度,加大学校分层管理力度。在兼职教师的聘用上一定要谨慎,一旦聘用,一般情况下不要解除聘用合同。因为兼职教师在这个学校工作的时间越长,对这个学校的学生整体情况越了解,对这个学校的工作和文化氛围越适应,越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来处理学生问题和教学问题。在很多学校的兼职教师已经成为了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我们教育就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信息化兼职教师的互补,对下一代进行全面的具有初步实践能力的信息化教育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0: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