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优势有哪些。
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避免学习的强迫性,减轻学生的压力。尤其是差生,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发言)
二、可以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位学生根据不同的层次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拓展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读短小的文章、少读几篇等)。充分体现个别辅导,更有时间辅导差生。
三、缓和师生对立情绪。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反复叮咛,不断纠正,重要习题讲了多次,学生还不会,教师偶尔出现讽刺话语等以致引起学生的厌烦或逆反心理,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把课堂还给学生后,师生共同活动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又能够心甘情愿地从传授知识的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四、可以把教师从知识点的网络中解脱出来,不再是忙于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而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视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目标。这样,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对差生压力不大,逐步使差生乐学,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
五、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力。学生之间交流多了,情感增进了,团结意识提升了,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时相互补充。
六、可以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发言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班级中有一名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他在课堂上几乎不举手回答问题(哪怕读一句话都不愿意),一次我让学生小组交流时他竟然也说了几句,虽然说得不是很好,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进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设计适时让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回答问题的学生积极了很多.......
既然把课堂还给学生有很多优势,那就需要教师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具体怎么还呢?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利。有一位名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教师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一切生硬地关进学生脑海中。
其次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如小组合作学习、师友互助、角色互换等形式。
再次,明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最后,教师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教师和学生融到一起,不要刻意把自己老师。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成为孩子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贯彻主体性原则,学习者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和潜能。为此,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们的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