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出古诗文教学的困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22:1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出古诗文教学的困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诵读是学生赏析古诗文,丰富语文素养,接受熏陶感染的有利途径。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过多的机械记忆,是古诗文教学低效的两大原因。那么要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重要的途径是重视诵读。只有诵出古诗文中的韵味意境、人文精神、中华文化,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明。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不困惑;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年级的古诗文教学都要重视诵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曾说:“教师要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古诗文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惑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古诗文诵读的作用
诵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它与默读的心理活动方式比较如下:
诵读:目→脑→口→耳→脑
默读:目→脑
以上可以看出,默读程度较诵读程序大大地简化了,虽速度快了,但使口、耳缺少了锻炼,对语感的培养也大大削减了。
由此,从诵读这一原理来看,诵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发掘文章中的美学因素,从而增强文章原有的感染力,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语言表达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
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诵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语言表达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而言,诵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诵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常常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
二、古诗文诵读的困境
第一,古诗文的学习目的存在古今差别。
对于古人,从隋唐两代确立科举制度以后,学习古诗文成了千千万万读书人改变命运、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一把钥匙,因为关乎到自身的前途命运,所以不敢丝毫马虎。借以此,耗时长、节奏慢、坚持下去效果十分明显的古诗文诵读,在古人的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对于当今的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文无非是了解传统的古代优秀作品,传承民族文化,增强自身文化底蕴,为做人做事奠定基础。而且如今的科目繁多,又由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容量大、课程设置紧等一些特点,往往导致古诗文诵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干脆被讲解、做题取代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22:12: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古诗文的学习与运用的不同语境。
古诗文在古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诵读也顺理成章的被人接受。但是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生,古诗文的学习和应用的比重可以说微乎其微,已经缺乏了学习古诗文的语言环境。就犹如在外国学英语与在国内学英语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周围人都在说英语,自然而然便会轻松学好了;而在国内学英语缺少一个语言环境,即便是学了也由于没有交流的环境而会在一段时间内遗忘。可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即便是以诵读为主体的教学法主导古诗文教学,但是最终的效果依然令人质疑。
第三,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
目前,教师不能完全摆脱应试的压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诵读,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分解,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没有个性的阅读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而作为学生而言,在古诗文方面的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所以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很被动、效率低。从而导致教得不顺畅(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得不快乐(古诗文的背诵与机械理解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造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低效。
三、古诗文诵读的突围
在文化环境、课程结构己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摆脱诵读的困境,提升学生古诗文学习的水平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必须要有所突围。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的教科书,全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编有文言文,每册后面另附古诗词十首,占了教学内容的三分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诵出层次,诵出韵味,诵出精神,真正的从诵读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我认为须从以下五方面抓起:
(一)诵读,要事先设计。
诵读,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韵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可将诵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也可将诵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
下面举一例进行说明:请见《口技》“诵读课”的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人人出声,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第五次读:读得有情有境——老师示范,同学们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第六次读:读得滚瓜烂熟-----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边看书边背诵,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
这里的诵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气氛比较热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22:12:32 | 只看该作者

(二)诵读,要读出语感。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阅读和理解古诗文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我们需要通过“诵读”来打破这种局面。多诵,一定能诵出它的韵味。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
1、赏读: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集体诵读:小组合读、全班齐读;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深层了解文本)
如上《孙权劝学》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要读出孙权诚恳的语气。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要读出鲁肃惊讶的语气。如:“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要读出吕蒙自豪的语气。请一些学生起来尝试,然后带动下面的学生,大家就能快一些进入角色,为更高层次的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诵读,要读出情感。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古诗文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诗句中的文字,使自己的情感自觉融入到作品之中,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
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这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场景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迸发出火花,促使学生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再加上老师的合理、适度的调节,感情就慢慢得以加深。当然,学生的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诵读不断增强情感色彩,真正实现学生的心与作者紧紧相随,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意自然相依。
(四)诵读,要读出美感。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在汉语中,汉字有四种声调。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恰当地诵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中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的古诗文一般都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好似高山流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美的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美术的审美方法,通过背景图、联想画等方法让学生直观了解诗文所表现的意境,进一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22:12:36 | 只看该作者

(五)诵读,要读出新意。
创造性的朗读,我认为是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等实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或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主动参与的朗读,选择诵读方法。如在自读《江南》一诗,学生刚开始对读这样的诗很有兴趣。后来因为相似的句式,同样的读法,多读了几次便觉得无味了。这时要求学生用像音乐那样的节拍读,看谁有不同的读法。学生都在思考,口中念念有词,想出了好几种读法。如:“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或“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学生这时在享受朗读的成功快乐,就像课文中的鱼儿一样快乐。
以上五方面便是我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通过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们也养成了诵读的习惯,加深了对古诗文的感悟。总之,诵读要求读者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教师要精心设计诵读的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只有如此,诵读教学才能体现出其美感的一面。古诗文教学要关注文本的作者情怀,要挖掘文本的人文素养,对文本进行充分鉴赏,充分利用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突破古诗文教学的困境,找到科学、高效、独特的古诗文教学之路,逐步实现学生学习古诗文从想读,到会读,最终实现读好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6: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