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媒体课件有利用推动学生思维。
教育实验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能适时地插入多媒体课件,就能提高学生心理上的参与意识,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产生推动学生思考的效果。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学生对特定情景中显现的问题,并不需要多大强度的思考就能得出答案,在这种顺畅思维的促动下,就产生了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和参与的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学生完成解释、总结、举例等作业。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必须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能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在课件的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呈现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联的材料,以利于诱导学生将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为新信息,
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这里的“打破”一词很难理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草原的寂静的黎明和刚醒过来的草原的暄闹。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问“此时的草原怎么样啊?一声响亮的鞭声后草原有了什么变化?”,“这种把原来的宁静变得不再静的情况就叫‘打破’”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也和这类似,原来很静的,一下子暄闹起来“学生马上想到下课铃一响,校园的宁静就被打破了。还有的想到清晨小鸟的鸣叫打破了寂静......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语言诱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把课文中离生活较远、平时较少接触、较难理解的词、句感悟出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受“打破”一词的意义并举例使用。用已有的感性认知重建起一个新知。由于采用学生熟悉的和能感知的材料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容易将外界信息整合到自已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