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复性
物理现象的可重复性似乎是不容置疑的,物理规律如果不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得以重现从而得到反复验证的话,便不会得到承认,那么,这方面计算机还有什么用武之地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实际教学还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在一节课中,你呈现给学生的实验现象可能需要远远不止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实际实验的可重复性还可能受到天气的影响,或者需要考虑成本的因素,安全的因素等等。而计算机则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程序完成后,模拟的现象可以任意次地重复。同时,还可以就实验中的某一步骤进行反复的播放,以加强对该步骤的重点强调。例如: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学生对物体在三个位置(两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的成像特征理解有点困难,如果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一个像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课件。那么,成像的虚实、放大与缩小、倒立与正立等特征与物体的位置关系会一览无遗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让静态的东西变为动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应慢的同学也可以反复看,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接受起来就很轻松。
4、理想化
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的方法便是近似,于是便有了许多理想化的模型,中学教学中有许多这样的用词:光滑(无摩擦)、空气阻力不计、匀速直线运动,但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明白,这些情况在实际中都无法找到完全相符的实例。当然,许多现象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达到近乎完美的近似,比如为了减小摩擦力而采用的气垫、磁悬浮、真空等,但真正的理想化在现实中是绝不会出现的,有些现象甚至连近似都无法轻易达到。在计算机中你则可以完全不必担心次要因素对现象的影响,因为程序设计过程中你可以预先将这些因素排除在外,还有什么比让学生观察到真正理想化的物理现象更好的理由让你去使用课件呢?
5、节省时间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花较多时间写板书,特别是上课时写例题、画图用的时间较多。如在讲"滑块与小车相对滑动"专题时,需画许多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找位置关系,教师累,学生也觉得繁杂,但如果相对滑动过程用电脑多媒体演示的话,过程就很清楚,只需将课前制作的文本、公式、图片等资料显示出来就行,且可以通过各种控制器,使过程进行演示,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6、抽象问题形象化
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单纯语言讲解的情况下,感性材料不足,教师只能做现象分析,说服力不强,学生感到知识抽象深奥,难以掌握。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理论和抽象模型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帮助学生理解。如在电磁振荡过程中,LC回路中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场能、磁场能都作周期性的变化,一般的演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指左右摆动,不能观察到电流、电压、电场能、磁场能的具体变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形象动态地展示出各量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看到电流、电压、电场能、磁场能是怎样逐渐变化的。并可以同时用单摆作简谐振动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来类比电磁振荡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课后学生反映理解相当透彻,记忆牢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