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21:3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略
摘要:从本校及地区的研究课教学问题入手,作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现状做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阐述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文章以教学多元化整合为思想基础,探讨了“活动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实践的途径和策略,论述了研究课与多学科信息化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同时,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网络化学习的方法与程序,分析了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略。
关键词:研究课  网络  信息化  活动化  
创新点:文章剖析了研究课教学中,教师存在的认知和教法偏差等敏感问题,并简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研究课教学的多元化整合实践,为研究课开辟了探究实践的新途径、新思路。“活动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摆脱研究课“无本可依”窘境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是研究课与多学科信息化教学整合的“绿色通道”。文章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网络化教学”的方法与程序,编制了有关教学的示意图,具有独创性,有利于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应用。

纵观国内外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情况,就课程的内容、要求、教法等方面而言,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从1998年起,在大中小学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包括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技能。1995年,法国在初中二年级进行“多样化途径的研究性学习”实验。2000年9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设置了“专题研习”课程。专题研习是指就特定的题目进行探究。题目可以由教师出,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题。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缺乏指导性用书,也没有课程标准,在此窘境之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问题较多。
一、初中研究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根据当地学校的研究课教学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研究课未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性。在研究课教学中,教师认知偏差和教法偏差,学生的认知缺失、能力欠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认知偏差,导致教学偏离轨道
有些教师受学科意识和传统教学认知的影响较大,有意无意地将研究性学习课拖向学科教学的误区,追求学科教学效果,使研究性学习课偏离了其基本内涵的范畴。
有的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缺乏明确的认知,于是,采用“讲授学科知识”的常规教法,忽略了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过程性、创新性等特征,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21:37:51 | 只看该作者

2、教学内容偏差,导致“学科延伸教学”
有的教师以所任学科的教学内容为研究课的教学内容,摒弃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社会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特征,违背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原则,即:面向学生经验的原则,面向社会生活实际的原则,面向各学科知识的原则,面向科技发展的原则。诸如学科教学“延伸”式的教学内容,没有树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教学目标,因此,其教学偏离研究性学习的轨道。
3、学生能力欠佳,导致学习“信心不足”
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喜欢用哪种方式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六、七年级大约有55%的学生回答“老师辅导”;在回答“你学习研究课有信心吗?”,有约64%的学生回答“没信心”。由此可见,学生出现“信心不足”和“情感失落”与其知识基础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关,因此,能力欠佳者,希望“老师辅导”。
另外,因为学生缺乏有关的基本知识,也很少参与有关活动,还没有形成该课程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许多学生缺少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详见《六、七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统计表》。
4、学生认知缺失,导致学习“兴趣不大”
六年级学生从未接触过研究性学习课程,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也不适应,因此,不知从何学起,无法建立起新的学习课程的认知框架。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喜欢研究性学习吗?”这一问题时,有大约45%的学生回答“不太喜欢”;12%的学生回答“不喜欢”。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因为没教材”,“不知怎么学”,“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和升学无关”等原因,所以学生选择了“不太喜欢”和“不喜欢”的选项。

鉴于以上情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尝试进行研究课的网络化教学,以“教学活动化”的模式,不断“网罗”研究课的网络信息,搭建研究性学习的校园网平台,让研究课“网事教无忧,无网学不胜”。
二、活动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比翼齐飞”
参考国外中小学一些学科的“活动化教学”方式,我们尝试“探究活动化”的教学模式,在知识建构的同时,探究知识再现与操作实验的同步,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1、让“活动”搭建信息互动的网络操作平台
所谓“活动化”,是以教学多元化整合为思想基础架构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努力让问题、假设、理论、检验和信息整合活动构建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它强调活动方式体现问题意识的可操作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传授讲解,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为教学素材,以提问、假设的探究实践为前提,以学科信息化整合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纸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上网搜索与之有关的信息,以有关理论支撑“纸桥”的结构原理及搭建原理。同时,请教了物理老师,结合力学基本原理,指导部分学生用计算机设计“纸桥”的二维模型草图,模拟承重设计及操作步骤。另外,对桥面的长宽等方面做出要求,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既学习了信息技术,又对研究对象有了“多维”的信息化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竞赛意识和科学意识。
与此同时,利用校园网上的《探究活动》、《学生作品》等栏目,构建“信息活动”中有关“问题、假设、理论、检验”的整个“学习链条”,使探究活动的问题、内容、形式和过程,都展现在网站栏目里,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全程参与,从而进行知识的构建或再建。
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技术优势和校园网站的资源优势,我们在课题教学时,充分使用实物投影仪、大屏幕、视频资料等软硬件资源,同时整合网络资源,进行视频播放,音频解说相结合,教师操作,学生参与相结合。比如“风筝制作”的教学,我们把风筝制作的不同过程和方法(包括成果与失败)做成简单的课件,供学生练习时参考。在教学时,用投影播放课件,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做法是科学合理的?哪一种做法是不能成功的(做成后飞不起来)?练习后,把实验飞行的视频资料与操作练习相结合,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21:37:59 | 只看该作者

在进行探究活动中,借助网络手段,辅助教学过程,理解制作原理,使多媒体与校园网资源相整合,“活动化”与“信息化”双翼齐飞,使“活动”搭建信息的平台,“信息”展翅于研究的天空。
2、让研究活动与信息技术课“齐步走”
研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的。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操作、指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率和完成率较低,教学难度大、效率低。
采用“研究性学习与信息化整合‘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协调信息老师参与研究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网上查找资料、学习制作等活动过程。例如,在“果蔬雕塑”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课“搜索和处理信息”等有关内容,由信息老师指导“网罗”信息,处理信息。了解果蔬雕塑的不同方式及其美妙的作品。
学生在搜索素材和实际操作中,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方法,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同学把倭瓜、冬瓜、土豆雕刻成“人面镂空灯”;把西瓜、苹果雕刻成卡通头饰吊灯。从课堂制作来看,学生“研究作品”的完成率约73%,参与率100%。非网络化教学学生作品完成率大约45%,参与率大约71%,一部分同学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显得“束手无策”。与信息技术课的整合,不仅挖掘了网络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展示了学生的创作成果,所以,教学效果大为提高,教学三维目标得以完美实现。
3、让研究性活动和艺术节碰撞出火花
在研究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渗透美育的教学理念,使研究性学习过程,充满艺术知识和美育熏陶。
在进行校园树种调查的教学时,我们结合校园艺术节的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树木,采集树叶标本,调查土质,拍摄树木照片,最后,设计树种介绍牌,学生在运用摄影手段进行树种调查的同时,通过网络搜索与信息整合,对校园树木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地了解。
为了生动直观地展现学生作品,我们采用教室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分析摄影作品所表现的树种及画面的色彩、构图、用光和角度等特点,在展现校园40多种树木的同时,把摄影技术和“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信息化整合”。同时,将树木摄影作品结合校园艺术节活动,上挂至校园网,使研究课与信息化活动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4、让信息技术支撑研究原理
为了搞好研究课的“信息化”教学,我们在“操作课”教学时,经常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便启发思路,演示说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例如:在教学搭建“纸桥”时,教师很难用语言说明搭建步骤和原理,如果用电脑制作搭建草图,则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21:38:05 | 只看该作者

利用幻灯片说明原理:叠加式桥面,中间为瓦棱纸,可增强支撑力和压力。桥墩为套筒式双向插接结构,上下桥墩插接处均为圆筒式连接,因此,结合较牢固,加之有套筒在外紧固,所以,桥墩承重性和稳定性较好。
三、探索研究课与多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整合
1、“阅读活动戏剧化”——“美化”语文阅读教学
探究“阅读活动戏剧化”是以“课本剧”为主的“活动式自主教学”模式。它强调活动方式体现问题意识和表演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传授讲解,以学生“自主创意”或“自主选题”为教学素材,以质疑、假设的探究实践为前提,以学科信息化整合为基础,以“自主教学活动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对《皇帝的新装》里各种人物的神态表情和心理难以把握,并对大臣和市民的心理和行为,提出了许多质疑和假设,于是我们就以《皇帝的新装》为阅读蓝本,自编课本剧,让学生变阅读为表演,把故事细节和人物神态表演出来。
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上网搜索与之有关的图片、剧照和视频信息,并以此支撑“戏剧情节”。同时,请教了音乐、美术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在诸多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用计算机设计“道具”和“布景”的二维模型草图,模拟戏剧场景,制作了动画片断。这样,使学生在阅读活动的同时,又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思想,激发了想象力,实现了对文本的再创造。同时,学生的创编与表演,又实现了角色再现与情感的体验。另外,学生既学习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又对阅读教材有了“美育”的收获。
2、研究嫁接科幻画——展现美术课的艺术魅力
研究课的信息化整合,强调教学方式体现问题意识和活动化原则,以“自主选题”为教学素材,以“发现、假设”为探究前提,以信息化探究整合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常常结合天津市科幻画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幻画绘画比赛,我们非常关注学生的参赛作品,并从中提取研究课的教学资源,以便研究课与美术活动相整合。例如:科幻画《地球的眼泪》,就给我们教学的灵感,使研究性学习得以获取素材,深入拓展。此画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地球”的身体、躯干被损害:森林被砍伐、河湖被污染、湿地被填埋……。这些被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分别展示在“地球”的肺部、心脏和胃部等脏器上。
利用这些卡通式、拟人化的科幻画,我们把童话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添加画面内容并分析讲评,使科幻画作品得以修改或再创作。同时,把绘画辅导拓展为:“发现问题—讨论议题—质疑探究—自主选题—确定课题—互动交流”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实现由“画题”嫁接到“课题”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确立了许多环保“专题”,如,六年级学生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小区垃圾处理情况调查》等课题。这些研究“专题”受到大家的欢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许多同学参加了专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21:38:09 | 只看该作者

3、网络“插足”课题活动——绽放“信息化教学”的鲜花
信息化教学整合的策略,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科教学内容与研究课“学习项目”的相关性,充分体验到“网络化自主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在“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让网络“插足”于学生自主“课题学习”和“教师调控”,使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有一个大家都热爱的“角色”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进而发挥互联网资源与校园网站平台的互补作用。这样,使“课题式”的学习,有了互动与展示的平台,使教者“网事无忧”,学者“无网不胜”。例如:在进行“果蔬雕塑”教学活动中,我们先播放有关雕塑的录像资料和网络视频作品展示,再说明有关知识,提出创作要求,然后,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查找学习资料,完成“果蔬雕塑”。最后,再要求学生把雕塑作品上传到校园网站,在《学生作品》栏目里展示。教师观赏作品后,写出引导性评语,诱导学生互相观赏,发帖子讨论,从而,搭建一个信息互动的网络平台,激活上网学习与信息化探究的教学过程。
在学科资源与“研究方案”整合调控中,根据学生提出的科技问题、社会问题、环保问题等研究课题,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处理信息,设计“研究方案”,然后由教师对申报的课题进行“研究调控”,从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筛选、论证,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最后,由学生用多媒体将课题研究方案展示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同时,将电子稿上传校园网。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也在校园网展示出来。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获的阶段性成果或作品,也及时上传至校园网站,在《活动相册》、《学生作品》栏目里展示。许多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和电子班徽、电子相册等电子作品,鲜艳夺目,如花似锦,令“学习者”足下生辉,“同学者”刮目相看,赢得了很高的点击率。
从以上教学实践活动可以看出:“网络式教学”强调“探究者”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利用网络作为“研究性学习平台”,通过“探究问题”“资源信息整合”、自主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然后进行“课题申报”,再经过“教师调控”,创设研究情境,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为起点,开展研究活动,最后教师对成果进行评价,并将研究成果上传校园网站。由于所有“课题资料”都挂在校园网上,所以,网络成了“曝光”探究者的“第三者”,但是它的“插足”,却令“足下生辉”。研究性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和程序,参见《研究性学习信息化教学示意图》。

教学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的过程,是对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假设、探究、理解、检验、归纳的研究性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了师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技能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研究性学习的信息化整合,使“网事教无忧,无网学不胜”。由此可见,研究课与多学科的“活动化”、“信息化”整合模式,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和有效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4: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