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适时机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谷丽琴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如盲目搬用课件、课件控制课堂、课件滞留时间短、课件代替试验,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合适的时机,精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运用 误区 合适时机 课堂效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误区,教师只有避开这些误区,在合适的时机,精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
分析学习者特征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它为后续教学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所谓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开展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如果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恐怕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适合性。因为我们运用的课件大多是面向城市孩子,认知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设计的,课堂容量大,教学密度大,往往令学生眼花缭乱,最终成为过眼云烟,失去运用价值,要想使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实效,首先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特征,想一想自己所占有的教学资源有多少应该用,应该怎样用,如何去设计,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学生特征的分析,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前提。
二、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偏离教学主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即辅助教师教、辅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我们部分教师自己还不能够独立制作课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去调控课堂,只能以课件为中心去授课,偏离教学主体。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教而不深的结局,反而影响实际教学。
三、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画图的时间,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对于我们大部分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都使用“流水型”模式课件,教师只要轻击鼠标,就可以顺利完成操作。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理解和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对现成教学资源要合理取舍,解决好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屏幕切换不能太快,应以学生确实能够理解、记忆为准,需要强调的可反复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