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0:3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认识
文斗乡十字路小学  廖国尧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恐怕是难以达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一拍即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而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已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刚开始,我对“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这一命题也不太理解,一直心存疑惑,在网络环境下上一堂语文课,该怎么去上?40分钟的时间,应该怎么合理安排呢?是该偏重信息技术知识的渗透,还是该偏重语文的教学呢?这和以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课件的教学形式有区别吗?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专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尤其是经过几次上课的实践后,我对这一命题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是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的确,我们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不要盲目地追求“时髦”,不管什么类型的课文都生硬地添加现代信息技术的成分,以展示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在教学前,我认真分析了教材特点:《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因其内容充满趣味,语言生动活泼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类课文比较适合运用网络环境来辅助教学。
   同时我也客观地分析了我班学生的现状: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多,但求知欲强,他们不满足于书本上的那一小部分内容,渴望知道更多的有关海底的知识。但由于海底世界距离孩子们生活的环境比较遥远,所以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有关海底景物的描述,他们可能只是一知半解,这样一来,就有了上网自主探究的积极愿望。另外,我班学生已经过一段时间的电脑操作培训,能较熟练地操作电脑,这也为上好这节“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研究课做好了准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0:33:01 | 只看该作者

   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多做准备。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学生自主上网收集资料的环节,而互联网上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极多,有很多资料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没有多大联系,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不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便于指导学生查找,我在课前请老师指导特意设计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网站的布局和内容紧扣课文学习的要求,使学生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二.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让二者逐渐融为一体。在这里,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勉强“掺合”在一起;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累赘,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正如“整合”一词的表述形式所言——必须先有所“整”,才能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因此,在上这一类“整合课”时,一定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考虑好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怎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海底世界》一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体会“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从教学重难点出发,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由学生自读课文,初知大意后提出自己还不能理解的地方,如“什么是水的反推力?”“海参是怎样靠肌肉伸缩爬行的?”“贝类是怎样巴在轮船底下旅行的?”,在学生兴味盎然又急欲求知时提示学生“找神通广大的电脑朋友帮忙”,借助网络的神奇力量来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更鼓励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探求知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象、动画演示、文字、图片资料等,更好的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含义,此处正是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三、巧借网络,激发阅读欲望,品析语言文字。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能拓展学习的空间,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生动的音频、视频资料的确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但是,怎样在这样的课堂里体现“语文味”呢?如何不失时机地把CAI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学习语言上来呢,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呢?为了突破教学中的这一“瓶颈”,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学生对“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一句还不太理解,尤其对其中“巴”字的含义不太明白。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他们了解了贝类有吸附在别的物体上的本领,接着学生又去了专题学习网页中的“海底模拟厅”,观看了贝壳吸附在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的动画演示,对贝类的这一特殊的活动方式有了直观地认识,此时有学生回答说“巴”的意思就是“粘”,就好象是用双面胶贴在船底一样。我立刻引导孩子们比较:能把课文中的“巴”换成“贴”吗?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通过仔细读课文,品析这两个动词,感觉到“巴”这个词里含有“紧紧地吸附”的意思,而且还有“主动吸附”的感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在带领学生直观地了解贝类的活动方式后,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较好的进行了感悟语言的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0:33:05 | 只看该作者

四.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让“使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习惯。
   利用网络,我设想为我们班的学生,家长,搭建了一个全心的,宽广的交流,学习平台,也带领孩子们真正走进网络.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让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网络带给我们的精彩.学生写的好的日记,作文,我可以在网站上发表以示鼓励;家长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尽可在留言板上和我倾谈;孩子们有什么困惑和快乐,也可以发布在网站里和我们交流和分享.同时,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在网站中我想设置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栏目.结合《海底世界》一课,我在这个栏目中可以安排填带”海”字的成语这一内容,在学生饶有兴致地填空的同时,也进行了成语的积累,更调动了学生在课外主动积累语言的积极性.另外我还可以设置”作业平台”栏目,将每天布置的作业内容发布在其中,供学生查对.结合不同时期教学的需要,我必须经常在网站中添加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样让网络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的探索性学习、对话交流式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会从更大程度上去满足学生学习的这一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全新的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6: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