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授新课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现在,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即教师在课堂上不浪费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功效。另外,课堂上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做到当堂检测,当堂达标。
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显然给构建高效课堂带来诸多不便,但是多媒体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取得信息的资源库。省时省事,增大课堂容量:鼠标一按,所需内容均能迅速地加以呈现,问题无需重复,已经出现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这样教学密度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效率。
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接着课件出示了自学指导,包括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有了自学指导,学生的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全体学生立刻紧张地思维,提高了自学效率。为了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利用课件出示当堂训练的练习题。学生练习过后再将答案呈现出来,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堂堂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拓展教材内容时运用信息技术,开拓学生视野。
教师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教师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体现了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如在进行《天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景象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对太空生活进一步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在如《回乡偶书》一课中,学完正文后,由学生从网上自选一首怀乡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五)布置作业时运用信息技术,布置形式多样作业,体现创造性。
实践证明,通过应用自主性、操作性、创造性、生活性、欣赏性等形式作业的交替使用,不但可以减少作业的单调与枯燥,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少布置一些以抄写、机械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都可以,鼓励学生如果能找到图文并茂的资料就更好了。课后布置学生将课前所找的资料加以补充、整理,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电脑小报,并在班上加以张贴,表扬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