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思品优秀参赛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0:0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思品优秀参赛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究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启用,在新课程背景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要回归生活、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此应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改变对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等措施,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从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启用,但在这种新形势下,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仍然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极大地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在找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应对措施,对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意义重大。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目标体系、内容要求、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调整和详尽的规定,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一)教学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而课程目标又取决于新课标的内容,那么新课标又是如何界定的呢?从宏观来看,国家教育部制定和实验新课标的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从微观来看,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要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二)教学要回归生活、引导生活
    教育要面向火热的现实生活,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促进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初中阶段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教材要尊重、关注、反映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解决冲突与矛盾。另一方面,要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联系起来,引领他们感悟生命的意义,学会过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讲政治,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0:05:19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禁锢人、束缚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美德”的容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初中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提供条件,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教材的心理学基础,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把过去教材以教导、说服、劝诫等为主转向以学生的调查、访谈、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作、社会实践等为主,积极倡导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和感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他们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积极主动地以自己为认知对象,以自己的生活、以身边的环境为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进行道德修养、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等方面的能力。教材主题的选择、教材内容的编排、呈现方式等都要为学生的探究、交流、活动、实践等留有足够的空间,注重加强实践活动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教学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目前世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要不要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导向?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正确的价值观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是振兴民族、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热情但缺乏理智,他们追求真善美,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强,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应该引导他们自主地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而不是“干什么都行”、“做什么都可以”的道德相对主义。但是这种引导,决不是采用过去的“教条式”的强加灌输,而是建立在对学生个体需求的了解,引导他们进行内化的基础上。不只是仅仅重视道德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行为习惯的训练,更要重视培养适应当代价值多元特点的道德敏感性、道德思维、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决策与践行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了一些成就,课堂开始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加以解决。
   (一)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肤浅、片面
新课程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但在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就与新课程教育理念格格不入。有些教师不能贯彻先进的教学思想,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等领会不深,理解肤浅,例如,为了贯彻新课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将“启发式”教学片面理解成“问答式”教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向学生提问,而使学生能够回答的无非是“对”、“是”、“不对”、“不是”等毫无启发性的答案。还有些教师讲起新课程理念来头头是道,但一旦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又走上了传统教育的老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0:05:25 | 只看该作者

   (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形式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但是,由于教师在理解上产生的偏差,把合作学习片面地理解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更有教师极端地认为,既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那么只要学生自己学习就行了,课堂教学中认为教师讲的越少越好,甚至用具体多少分钟作标准来衡量一节课的质量。更有人戏言,教师不讲就是最高的境界。同时,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多向学生提几个问题,多留时间让学生看书。于是,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分组、交流、讨论、辩论、小品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无法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偏离教学主题的现象,教学目标无法正常完成,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模式化、固定化、僵化
    出于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情境的设置、视频音频的剪辑、小品的表演、多媒体动画的引入……应有尽有,整个课堂声色并茂,热闹非凡。但由于教师对新教材内容缺乏深人透彻的剖析,以及对学生缺乏恰当引导和启发,重问题的预设而轻知识的生成,重媒体的表面功能而轻思想教育的深层功效,教学手段模式化,教学缺乏深度和理性思维。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只有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结果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师的讲授、点拨、质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练习不见了,多媒体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式单一化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但是,当前由于评价改革办法不配套,教育质量监测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不明确等原因,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指标。因此,有的地方课程改革“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但老师依然采取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逼迫学生进行题海训练。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思想品德课教学仍重形式而轻效果
    国家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此可以概括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但在实际落实上却与要求大相径庭,形式上是“德育首位”,实际操作却是“德育无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也是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日常行为的养成。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并没有常态化,一遇到上级部门来检查时,便贴出几条标语,拉起几道横幅来应付一下,使德育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品德课程自然也不被重视。
   三、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1]这为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指导,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和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领会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实质。其次,围绕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如:新课型、新教法观摩研讨;组织骨干教师到新课改成果较好的学校观摩学习,如山东杜郎口中学、上海洋思中学等,并将学习心得通过讲示范课、交流研讨会等形式辐射下去;听有关课程改革的专家专题报告等,在这些活动中逐渐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第三,组织骨干教师进一步修改、完善思想品德课堂评价细则,以便更好地指导、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使其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0:05:29 | 只看该作者

   (二)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学仅用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各种媒体及日常生活;不仅来自课堂、学校,也来自家庭、社会。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能力等的载体与渠道,都应视作课程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束缚,把教学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更多适宜的人文及社会内容,如生活常识、时事政治、社会变迁、风土人情等融入课程。如在教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父母为他们的付出,深刻领悟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的道理,布置学生做一次家务劳动,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算一算自己一年的花费有多少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感悟,这样学生对于应该孝敬父母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又如,采用“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分工合作、民族精神、国际竞争等多角度分析飞船发射成功的原因,从而使同学们牢固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力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影响能力发展的多种因素中,实践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其他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开辟第二课堂时要贯彻“多数全体”战略,给学生动脑的机会,丰富感性认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参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知识竞赛等,把课堂上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用实践去证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铺设“起飞点”。把有助于学生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感性材料或“问题情景”称为“起飞点”。把学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看成一个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变化、发展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第二,选好“切入点”。在讲授新课或复习课时,选择的切入点要“新、奇、巧、趣”,以起到激发、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第三,优选“结合点”。关注生活,关注时政,优选国内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热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这对搞好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新手段,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现代化设备)的优势,逐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为教学服务。可以利用多媒体文字和图片开展教学或在教学中播放影视资料,让学生在欣赏优美作品中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教师可以先用幻灯片制作出香港、澳门的地图,再简要叙述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过程,同时播放背景音乐《七子之歌》,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冲击下,清晰地阐明“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或者播放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实况录像片段,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在心灵深处体会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的伟大现实意义。这样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改变对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
    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完善。教学评价也直接影响和引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从总体上看,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估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弱化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在教学评价方面突出了内容、方法的全面性,注重了过程、态度和情感的体验。因此,评价思想品德课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局限于看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否全面而深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更重要的是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教育手段、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内容化为自己的觉悟和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坚持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考核教学成效标准之一的情况下,同时要积极开展调查访问,多走入课堂,从多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0:05:33 | 只看该作者

(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德育落实到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的工作方法。”[2]为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现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德育为首的地位不能变,但在德育过程中要讲求实效,制定切实有效的、持久的、具体的措施,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将德育切实落实到位;二是我国的德育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借鉴吸收外国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三是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调动社会、家庭的积极性,共同承担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四是要将德育的地位从单纯口号上“首要”切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
致 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王旺多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王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的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王旺多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还要感谢在一起讨论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论文的顺利完成。
在此,我还要感谢这四年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还有这四年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们,谢谢你们的鼓励和关心,我会永远怀念大学美好的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