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推波助澜”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凤山小学 李丽芳317016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为推动小学科学的创新型教学作出了极大的尝试,它摒弃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法,而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中的运用,可以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教师利用情境、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起到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高效课堂
正文: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小学生对小学科学探索的需求,教师须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无可代替的优势:易行简单、形象生动、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宜静宜动、信息量大等,借其优势进行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直观,通过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各种刺激,不仅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调动思维想象力,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1、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的推动力,而小学科学课实践性强,如果在科学课上,仅靠教师讲授,学生不仅不能完全理解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而且对教师讲的内容也不感兴趣。信息技术的优势则能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在脑中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促进知识的获取,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更有趣。例如,在教授《云的观测》这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欣赏一段四季云层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的同时提问:“想知道这些云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很好奇,更想知道,再让学生观看云形成的视频。就这样云的高度和形状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时也一下清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在观看中不费力气地解决了。倘若带着学生阅读课本中描绘云的文字,相信他们不会有如此高涨的情绪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探究情境
信息技术的仿真模拟功能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微观放大、宏观变小、化暗为明、变不可见为可见,从而创设出一个生动且有趣的探究情境,使一些抽象的概念、不可见的变化以及受条件约束难以展示的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等,通过创设多维度的动画显示在屏幕上,使学生获取直观、形象的信息,形成感性认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用了两分钟时间,播放一段有关家乡的录像,伴随着悦耳的旋律、美丽的地形地貌,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还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让学生带着轻松又愉悦的心情进入探究环节。
3、妙用信息技术,激发浓烈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事物,可是如地理、天文、宇宙、动植物的成长过程和动植物的分类等都是学生比较陌生且不容易激发其探究兴趣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相关的科学内容的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例如教授《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所熟悉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和人类登上月球的视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再播放月球的地貌和绕地球公转的动态画面,让学生为之着迷,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