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据初中生物学科特点,结合生物学科中考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整合,为教学服务。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虽然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因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权值低,没有引起学生重视,用传统教学教学模式及手段教学是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难提高.传统的媒体手段只是用一些挂图模型来教学,虽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但很难体现生命的“活”性.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整合,用动态观点来认识生物及生命现象,就能使学生性趣大大提高,且能愈学于乐中. 制作的课件,利用课件教学这是常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之一,怎样用好这一手段,我认为制作好课件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在注重简捷性、实效性和必要性,同时必须考虑生物教学特点,注重趣味性,这样才能与生物学科教学形成有效的融合。例如初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根毛吸水过程和细胞吸水原理,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根据教材用语言及挂图或几个静态的模型来进行,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很难表达清楚,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乏味.教学前,我从远程信息网上下载了一个“细胞吸水、失水过程”的动画和一个“根毛吸水过程”的三维立体动画整合到教学课件中。课堂上,大屏幕上的动画形象细致地模拟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三维立体动画更是将“根毛吸水过程”表达得清晰有趣。活泼的动画一定会感染学生,一组组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动画提出问题:1 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2.根毛区细胞是如何吸水的?3.水分又是如何到达植物体内各部分的?菜农施肥应注意什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大大激活课堂气氛,同学议论纷纷,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索中去。创设情景,能让看不到、摸不着的生理过程被转化为形象、有趣的运动过程,吸引了学生眼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难度.
四、 注重学生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他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是生物学教学发展的必然,但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无法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亲历观察.探究等活动,才能将所学的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有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实验性较强的生物学,要有适量实验教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提供创新的平台。如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教学时,可在网络教室,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身边熟知的生物(如蚯蚓)是怎样适应和影响环境的进行讨论.提出我们地球人是怎样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在信息网中搜索有关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极端现象,如沙尘暴的出现,赤潮漫延.洪水泛滥等信息,让同学似身临其景,认识其危害性.让同学举出身边破坏环境的事例.还可播放有关环境保护的新闻,如人们倡导低碳生活,让学生紧跟时代脉博,为保护自我家园作贡献.除课堂实践外,还可让学生利用在家时间,调查身边农药的使用让小溪里的鱼儿灭绝,将调查结果与相关信息结合分析,让学生知道为何要保护环境,怎样才能保护好环境. 。
五、合理选用信息资源,因材施教,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信息资源海量,能超越时空传递,,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合理选则推荐相关信息,让学生自主交流信息、处理信息,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在“蒸腾作用”一节教学时,教师从丰富信息资源中筛选出能体现植物体内水分蒸腾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排出体外全过程相关信息,让学生们带着 “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否在植物体各部位都存在?”“气孔与蒸腾作用有何关系?”“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物营养物质吸收有何关系?”“ 乔木移栽为何要对叶进行处理?”等问题投入学习,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探究,让每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自主学习,让学困生有信心,学优生更优.这样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了因材施教,形成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化学习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