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3:0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大悟县河口镇中  付焕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 教学领域,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这种信息技术的引入,为传统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促进了教学技术的整体协调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造高效课堂。但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并达到极好的效果,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高效课堂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及辨证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史实,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信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现代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授《六王毕 四海一》一课中,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器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历史知识具有广博性特征,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象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软件胜过千言万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3:03:58 | 只看该作者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如讲《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内容,事件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广,变化大,学生难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在我们的记忆中,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概念,也可轻易地巩固地揉在已往嵌入我们脑中的图册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因此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场景,陶冶学生情操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3:04:03 | 只看该作者

如在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转变师生观,拓展教学空间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博大精深,史料浩瀚如林,它涉及的知识
面广,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要学好、记牢、理解、运用并非易事。
加上近几年来,由于新历史课程强调历史学习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
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体系的完整性。所以现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与原
初中历史教科书相比,书中内容删减了不少,这样就加大了学生对一
些历史问题理解的难度,学生个人获取历史信息又是有限的,教材所
引用的史料不过是森林里的一棵树,这就无法让学生感知一个丰富多
彩、有血有肉的历史。而老师掌握的史料也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
学生的求知欲,也无法很好的进行教学。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那就只
有依靠网络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视频、课件,这可以大大拓展历史老师的知识面。教学《 甲午风云》前,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后畅想天地中的《时局图》,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利于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的加深。
其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课余时间到网上学习了解教科书中没有涉及到的历史史料,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以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增加自身的知识储量。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它会越来越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越来越精,课堂教学越来越高效。
尽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诸多的优点和好处,但并非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了就可以使整个教学尽善尽美,就能够保证教学的成功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灵活的选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因此,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运用了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必然会带来优质的课堂教学。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的确有许多优点,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的误区:现代信息技术却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无所不有,使学生不断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学生就像一台机器,被迫接受计算机的“灌”,这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外衣的掩盖下进行着“换汤不换药”的传统教学,课堂之上教师依然是主体而不是主导,学生则由接受者变成了观赏者,依然成不了课堂的主体,唯一变化的就是由“人灌”变成 “机灌”而已。其实,技术越先进,手段越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就更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只到电子黑板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网络信息技术只起辅助作用,只有适时、适当、适度的运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3:04:07 | 只看该作者

2、注意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也没有万能的教学手段。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代替教师完成所有工作,代替不了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将它与传统的常规的历史教学密切配合使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教师切不可一味抬高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有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先制作课件然后再进行备课,置教学内容于不顾,一味追求感官刺激,以录像代讲解,以屏显代板书……这些做法都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有效利用,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也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而已。教师应该在深入钻研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设计制作出适合的课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使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学的一个好帮手。
3、处理好教材与素材的关系
教材是教师备课与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紧扣教材,来补充资料,完成自己的教学目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应如此。但中学历史老师在这一方面却存在三个方面的倾向:(一)舍弃教科书,一味追求课外的“新史料”。例如有的教师往往花大量的时间上网去查找课本上没有的图文史料,反而忽略了教科书上本来就有的图文史料,这不仅浪费时间,也脱离了课本,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二)过分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和传统教学想比,网络信息技术传递的速度要快的多,因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节省出一些时间,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但有些老师在一节课时间里设计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与教学环节,让学生疲于应付,反而忽略了教学的重点,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根据需要,选择那些必要的音频、视频或文字资料展现给学生,不可求全,再配以恰当适时的讲解,去启迪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的内容。(三)花里胡哨,缺乏实效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繁为简,更好的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然而,现实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课件画面复杂,色彩艳丽,这种课件很好看,但却不好用,它在教学中不仅没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顾着欣赏美了,却不能深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样的课件也就发挥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使用合理,方法得当,网络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它为我们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供了一个优化的教学手段,使我们的历史课堂精彩纷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5: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