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展创新思维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2:5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展创新思维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摘 要: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教学活动,把教学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把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主动学习  自主探究  发展创新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单纯地通过阅读、讲解来学习科学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及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自然资源,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对所见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把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得有趣,其味无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还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   
一、情景创设, 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究。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科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教学《下雨了》这一课时,由于雨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我利用了生动有趣的课件,把书中雨形成过程的静止画面,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知道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破除了农村“久旱不雨,烧香求佛”迷信的神话。
又如 :在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用一张硬皮纸折一只小船,看谁的小船承载的重量最大?。然后我出示第一个水槽把一团橡皮泥放到水中,沉到槽底。这时进行谈话,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团橡皮泥浮在水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这块橡皮泥做成船形,则浮在水面上。再让学生用自制的小船进行操作试验。通过实验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懂得物体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水中的体积有关。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2:59:18 | 只看该作者

二、主动学习, 自主探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时起引导作用,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导”的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彻底改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做法。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教《有趣的磁现象》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玩’磁铁,并让学生演示发现磁铁特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乐于探索,更大胆创新。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如:“植物的根”的实验,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获得结论,并自己去实验验证结论这既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勤于动手 “ 探”中求“真”
在实验中单靠教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师总让学生跟着自己做,到头来还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一种能力。例如:探究《让灯亮起来》活动时,有的小组能迅速让小灯泡发光,有的却不能,学生通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还获得了知识:1.电是可以流动的;2.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电才能从电池中流出来,经过灯泡,使灯泡发出光亮;3.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有电源(电池)、导线、用电器(灯泡)几部分组成。然后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备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灯泡发出光亮。学生明白了电流的原理,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又如在探究《神奇的电磁铁》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钉子,绕着同样的线圈,为什么有的钉子帽是南极,有的钉子帽是北极呢?这种现象不必告诉学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促使学生去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或线圈的绕向不同。再如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也是可以这样做。分组做实验,并按教科书后面的记录形式把实验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从而知道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与磁铁的数量关系,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反之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少。这样会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逐步发展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2:59:21 | 只看该作者

四、拓展延伸  “探”味深长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用眼观察的重要途径。结合教材,有的教材内容在堂外进行,所取得的效果是堂内教学所不能获得的,学生在堂外接触到的事物,感悟到的事理是书本所不能包含的,要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天地,在实践学习中运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打破课堂局限,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如《花里的“育婴房”》书中虽然设计了“解剖花”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两个活动,而学生只是从图片、花的模型去认识,但接触到具体花的时候,有的学生却茫然了。为此,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的怀抱去陶冶、辨别哪些是完全花,那些花是不完全花?让学生亲自去寻找并解剖花的“育婴房”,学生兴趣盎然、观察真切,还不时的提问:为什么有的花不结果实?同样的花而结的果实为什么大小不一样?等等。又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能量》单元时,学生对书中“是什么使水车旋转?是什么使船儿扬帆?是什么让电灯发光?”等问题感到好奇?学生自己动手找材料做水车,探究怎样可以使小水车转得快些?还能熟练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转换的事例。学生还不时地问这问那,虽然有的问题幼稚可笑,但里面却蕴含着学生丰富想象力,总觉得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究其乐无穷,更加体会到从小要学好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要上好科学课,必须注重实验,让学生在“探”字上下功夫,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探出情感,探出奥秘,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4: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