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效率大大提高。
借助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再通过屏幕进行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再现形象和模拟原形,跨越时空,也使语文教学真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也可以通过声音、图象来辅助学生分析问题。例如讲到《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一课内容时,讲完后我设计了“简评作者雨果”这样一个小问题。为帮助学生分析,在课件设计时从一个语文网站下载了两张有关雨果照片和一段雨果的个人演说词,经过处理后,同时配上低沉的音乐,展示后,要求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雨果,很快学生就讲出了想要表达的意思,使一百多年前的语文很快重新再现于眼前,使本来抽象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组合,就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从上面实践看,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 把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特定的环境与气氛,是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也能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方便了学生的记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培养了学生多层次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多媒体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的有机结合,不但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为了方便记忆,通过把语文知识点结构化或表格化,让抽象内容变成具体,将平面化的知识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特别是有关战争类语语文问题,可把地图、图片等,通过扫描仪,扫入计算机,然后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在课件制作上配上战争类的声音,以及动态的战争线路图,使战争场景再现。这种方式是能很方便让学生记忆的,有力地弥补了平面文字教材的不足。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知识是海量的,仅靠教师把知识处理好,再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知识,教会学生参与教学,组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从中也培养学生对语文概念的重新认识,摆脱过去“唯师”、“唯书”的心态。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也参与课外资料收集与探究,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课外自学的能力。
总之,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努力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