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学中,设计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这样,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使数学课变得形象、易学巧妙地溶化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为学生架设了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破点,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红车、蓝车用星星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2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蓝车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红车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电教媒体逐步逐步的演示两车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车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车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地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车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车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四、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方式:
1.演示实验、动画模拟。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综合处理功能。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可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辆车,后来又来了它的2倍,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动画表示的意义。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产生立体效应,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