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只有饱含个性的作文才会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读者。鲁迅先生就在《作文秘诀》一文中提倡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也同样指出“我们的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然而,审视我们周围学生的写作现状,模式化的作文屡见不鲜,“假大空”的作文司空见惯,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远离了写作者的真实生活,远离了写作者的“个性”。
要让学生写出独具个性魅力的作文,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妨引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叙述“独特”的经历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生活经历,而这份独特的生活经历,正是我们藉以选材的最佳土壤。
阿勒泰有位年轻的女作家名叫李娟,在她的笔下,那些普通的哈萨克族牧民是如此的真实、亲切,雪兔、猫、狗等小动物也是如此的充满灵性。这正得益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李娟的家在阿勒泰富蕴县南面的荒野深处,她与母亲一起随牧民辗转迁徙、做裁缝、开小杂货店,过着近乎“游牧”的生活。这种经历也许是一种艰辛和不幸,但却为李娟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精神营养。
其实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人生经历中也有一定许多这样的独特经历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有的学生到过很遥远的地方旅行;有的参加过一些规格较高的体育赛事;有的为自己的兴趣特长投入过大量的精力;有的学生父母下岗;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等等。总之,在命题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那块最独特最肥沃的土壤中取材,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拿出来示人。
抒写“独到”的感悟
要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光有生活不行,还得有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拥有一颗感悟生活的心。有些经历也许很多人都会有,但“独到”的感悟和心得是不可能和别人雷同的。很多时候,这些独到的感悟会“照亮”整篇文章,使得文章更加真切感人。
获得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的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妈妈回来了》一文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新。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对这篇文字平淡、寥寥百字的文章,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作如下点评: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断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这个时候,作者用自己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
写作正是这样,如果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即使是平凡瞬间,也会被放大得精彩无比。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想一想,是否有过值得细细体味的东西,是否有过让自己潸然泪下的时刻,是否有过能触动自己心灵深处的地方,鼓励他们把自己当时“独到”的感悟或心得记录下来。而这些,正是构成一篇文章个性化和感染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描摹“独有”的细节
文章的“个性化”不仅来自独特的经历、独到的感悟,更离不开真实的细节,尤其是“独有”的细节。细节使事情、人物变得有血有肉,鲜活无比。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撷取真实的细节,尤其是人所未见、独属于自己的生活细节,来反映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反抗严父之后》中记录了自己与父亲“对打”的一些细节:
父亲打我时,聪明的我疼得缩在桌子底下,那是父亲肥胖的身躯无法触及的地方。父亲从房中拿来了皮带和拖鞋接着打,我不知哪来的劲儿,双手死死地抓住抽过来的皮带不放。父亲吃了一惊,转身离去时,他的喘息声如同铅一般沉重,只留下满脸泪水紧握皮带的我……
夜晚我无法入睡,脑中浮现出平时父亲照顾我的场景,想起父亲为我做飞机模型时手上留下的条条刀痕;想起我学车摔倒时父亲用他的手臂放在我身下,我安然无恙,他的手却又青又紫;想起父亲曾在我失败时给我的鼓励与建议……眼角湿润的我看到床边照片上父亲的脸,感觉既清晰又模糊。我不该和他顶嘴,不该还手,不该让他伤心,不该……那一夜,我的枕巾湿透了。
父子、母女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一定有不少学生经历过。且看这篇作文,一个个细微得差点被忽略掉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真实场景,当“激烈冲突”过去之后,作者又以细腻的笔触描摹自己复杂的情感体验,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真实。
当然,叙述“独特”的经历,抒写“独到”的感悟,描摹“独有”的细节,并非截然分割的三个部分,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如能做到这三者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将是我们最值得期待的饱含个性魅力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