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写人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点,这对于笔者学校学生来说总是三板斧,由于学生平时阅读课外书较少,好词好句积累匮乏,思路也打不开。很大部分学生写人的文章时,呈现在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都长了一张双胞胎的脸:“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这让人物没有任何个性而言。于是我利用教学平台展示:
让学生比赛找出隐藏图画中的汉字。一听要比赛,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很快就找到了汉字。我再让一些学生来描述一下这几幅的特别之处。看看是否符合图中包含的名字。接着又出示学生熟悉的名人的漫画:
先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谈谈漫画中人物的最突出特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写人就像画漫画一样,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让人读后马上能知道在写谁。最后设计“猜一猜”环节,要求学生口述班里一位同学的特点,不能出现名字,其他同学猜一猜是哪位同学,猜出来就封口述的同学为“作文高手”。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下子就有了。
二、改变教学工具,积累素材
(一)善用教学平台,创设写作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取写作素材。但是,由于学生对曾经所观察到的事物、景物有所遗忘,或观察不仔细等原因,写时要么写得不具体,要么无从下笔去写。这时,较少要创设写作情景,帮助学生唤起回忆,带领学生回到活动时的情境中。那就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把声、像、文结合,创设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使他们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唤起其已有的积极状态,从而产生写作冲动和欲望以激发灵感。
在教学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习作写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时,发现学生学生对平时的生活对身边发生过的事情观察不够仔细,写事文章往往写成了流水账,缺乏真情实感。很多学生都在编故事,写的基本都是爸爸妈妈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送自己去医院的事情,而且都有爸爸妈妈即使自己湿透了了也不上自己淋到一点雨的情节。这样的文章缺乏感情,感动不了别人,也感动不了自己。产生这样的文章,并不是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爱自己,而是缺少了观察,孩子对父母的点点滴滴付出没有太大的感受。因此,我利用电子平台播放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中其中一处侧面反映妈妈深爱孩子的视频,为学生提供一个感受父母之爱的情境。电影的情节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也提示学生写父母的爱,不仅仅只有生病送医院,身边的许多小事都体现了父母的爱。再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呈现一幅幅画面:学习时,爸爸看无声的球赛;夜深了,妈妈为我盖被子;吃饭时,因为只剩下一碗,谎称自己吃饱……因为是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通过回忆,当时的情境点点滴滴都浮现在眼前。这时再动笔,孩子们笔下流露的都是真情实感,对父母的爱的感谢之情也流淌在字里行间。
(二)善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很多学生“谈文色变”的原因往往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常常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远离生活。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由于学生平时缺乏观察,社会活动、家庭劳动参与少,对生活的感受很少,导致作文空洞,又怎能写出优秀的习作呢?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感知生活,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这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能更好地填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 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既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