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要潜心修炼教学语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1: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文章欣赏  英国伟大的喜剧作家本·琼生指出:“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口才是教师的名片,是教师驰骋课堂的通行证。语文教师应该潜心修炼教学语言,用毕生的心血打造这张关乎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名片,让听者如沐春风,引领学生的语言生长。

一、提升教学语言的境界

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要积极修炼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语言的境界与魅力──优美动听、生动逼真、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悦耳动听却不刺耳──西方沟通专家把声音称为“沟通中最强有力的乐器”。声音中的音质、音频、音速、音调有节奏的变化与组合,会让交流者产生愉悦体验。教师的声音应该是饱满的、充满活力的、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教师如果用悦耳、舒心的声音上课,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产生“过耳不忘”的效果。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语调、语气、语速来表达相应的内容和情绪:用疑问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用坚定的语气来表达思想和信念,用舒缓的语气来表达宁静的氛围,用急促的语气来表达紧张的状态,不同的语气对调动学生的情感具有不同的效果。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富有亲和力、穿透力,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是好声音的理想境界。

生动形象却不深奥──李燕杰老师说:“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教师的描述语应该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紧扣文本内容,时而工笔细描,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富有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时而唇枪舌剑,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引起心灵震颤;时而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和颜悦色,轻言细语;时而慷慨陈词,引经据典,理直气壮,令人热血沸腾;时而低沉悲怆,如泣如诉,催人泪如雨下。比如教学《白杨》一课,当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和品质后,教师这样讲述: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挺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白杨何等高洁的品格!这样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学生就会对白杨的特点和品格了如指掌。

通俗易懂却不粗俗──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过:“什么是好课,说白了,就是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课,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课,最能引发儿童情趣的课。而不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里有没有成串成串的排比,旁征博引的古诗,过分含蓄的双关和叠床架屋的形容。也许正是这些刻意的斯文和过分的雕琢,令儿童似懂非懂而兴味大减……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儿童对话又怎能忘了‘通俗’这个要理和‘深入浅出’这个常识?教学对话与宣传一样,都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对儿童的传递和交流,自然更要考虑儿童的这个特殊性。”教师的讲解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浅显直白,朴实无华,让学生听得明白,弄得真切。比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教学之初,聚焦文体特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解: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是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怎样才能学好议论文呢?这议论文、演讲词,每段话都有一个要点。这个要点,一般包含在每段话的开头或结尾。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教师朴实无华的语言旗帜鲜明地指向“文体意识”,渗透了议论文的学法,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幽默风趣却不滑稽──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做菜,加一点儿调料,味道更鲜美;上课,加一点儿调料,会留下无穷的回味。来一点儿幽默,课堂上就会发一点儿笑声,添一点儿趣味,活跃一下气氛。幽默是一种智慧,聪明的教师都善于运用幽默。关键的地方,幽默一下,印象特别深刻;尴尬的时候,幽默一下,矛盾得到化解;疑难之处,幽默一下,问题迎刃而解。“缺乏幽默是悲哀的”,但幽默不是滑稽搞笑、油腔滑调、讽刺嘲笑,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呼唤纯净、文雅。教学活动博大精深,幽默艺术在于巧中取胜,运用妙在四两拨千斤,产生意想不到之妙。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提炼和运用。比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一个学生在朗读表现杂草被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的那句“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仍显示出力气很足的样子。显然,学生的理解还不到位。于是,于老师就启发说:“要么是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便朝这个做了个喷洒除草剂的动作,还发出“哧──”的声音。在一片愉快的笑声中,这个同学再读课文时,便真是“有气无力”了。于老师的幽默信手拈来,余味无穷,让课堂增色,不仅有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不安,而且不露痕迹地点拨了学生,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并改正了错误。这样的纠错,诙谐风趣,寓教于乐,妙不可言。

二、修炼教学语言的功力

有人说,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教学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是指引学生朝着目标前行的号角,是引导学生围绕思考、探究、合作的鼓手,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语言的功力。

新颖奇妙的导入语──课伊始,趣已生。新颖奇妙的导入语,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求知欲望,集中精力探究学习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也便于布设悬念,调动情趣,引人入胜,迫不及待地到教材中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望,维持心理平衡。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56年前的那次抗美援朝战争,一起回忆这次著名的战争中,千千万万个感人故事中的一个镜头。随后,放电影《英雄儿女》王成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片断,之后黑底白字伴随打字的声音出示如下文字: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有严守纪律在火堆中英勇献身的邱少云、用身体挡住敌人子弹牺牲的黄继光、抱着炸药包跟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在燃烧弹中献身的毛岸英……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胜利。然后,志愿军又留下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加起来就8年。1958年10月25号,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分手之际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临别之极,志愿军战士跟朝鲜亲人会说什么动人心魄的话呢?这样引入激发了阅读兴趣,挑动阅读期待,引发积极思考,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简明扼要的提问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生对话、传递信息主要渠道。好的提问首先在于语言简明扼要,问得准确,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教学既要力求透彻,又要讲究效率,提问不要啰唆,绕弯子,提问时要言不烦,语速平缓,吐字清晰,重音突出。比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教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思考:楚王一心想侮辱晏子,显示出国的威风,为什么最后又不得不尊重晏子呢?简明扼要的提问,指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与探究。

巧妙自然的过渡语──课堂教学离不开过渡语言,过渡语言犹如一座桥梁,它能使教学环节前后贯通,教学内容巧妙衔接,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上下勾连的作用。教师的过渡语言贵在巧妙贴切、自然而然,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指引学生的思路顺畅地由前者转入后者,不至于突兀、脱节。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动笔写话之前可以这样过渡:詹天佑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凭着不畏艰险的斗志,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而且节省白银28万两。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这是危急关头的奋进!这是艰苦卓绝的辉煌!这是掷地有声的回击!同学们,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铜像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开头,来一段续写。注意以事实为依据,放飞想象,叙议结合,有真情实感。这样的过渡语概括了詹天佑的主要事迹和可贵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打开写话思路。

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教师的评价语应恰如其分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否则,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准确、到位的评价语,既不一味地肯定、褒扬,也不一味地否定、批评;既要指出对在哪里,好在哪里,又要指出错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既要喝彩、鼓劲,增添自信,又要促其改错,更上一层楼。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评价狐狸和乌鸦。大家都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可是一个学生的发言出人意料:“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她想尽一切办法一次次地骗乌鸦的肉,失败了也不气馁,我们应该向它学习!”听了学生的发言,老师评价:“很有恒心,狐狸很有恒心但做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如果很有恒心地做坏事儿,那坏事儿岂不越做越多?还要向它学习吗?”当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时,教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指引方向。教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为学生指明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引人入胜的结束语──结束语既要画龙点睛,梳理所学知识,强化学生记忆,增强教学效果,又要引人入胜,激励学生将视野延伸到课堂之外,或鼓励学生遨游书的海洋,驰骋于网络世界,或直奔蓝天下的学校,置身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长才干。比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何捷老师这样结课:(擦去板书“美丽”)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视这些“美丽”如粪土,不值一提;(擦去板书“极美丽”)镭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所熟悉,它所发出的淡蓝色荧光已经也不再那么诱人(擦去板书“美丽”)青春易老,容颜易逝,玛丽居里离开我们百余年。现在我们来读一读剩下的板书:“跨域百年的──永恒。”(擦去板书“跨域百年的”)永恒又何止百年!大家想一想,玛丽居里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公认的永恒之美?这份永恒的美丽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内涵?这个问题,可能要思考一两天,或许一两年,也许是你的一生都要思考的永恒的话题。写板书与擦板书,本是老师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但何老师把平常事变得如此巧妙、如此深刻、如此意味深长,堪称“行为艺术”!更为可贵的是,课虽止,味无穷,思再起。学生能带着问题下课、带着思考回家,应该是“教学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好诠释。又如教学《难忘的一课》,可以这样结课:同学们,在这堂课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或许有一天,你会出国,但请你记住今天这堂课,记住这堂课上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大家再深情地读一遍这句话吧!今天这堂课不是普通的语文课,而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因此,这堂课称得上是──难忘的一课!老师的话语句句闪现诗意,句句充满灵性,句句涌动激情。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后,在那颗被点燃、升腾的心灵的深处,一定已经烙上了鲜红的“中国印”。

《战国策》有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说的是东周重臣颜率凭一己之辩,在诸侯列强中保全九鼎的故事。一个人的言语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语文素养,更是一种生存技能。教学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散发出曼妙、细腻、唯美、豪迈等气质;教学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蕴含着深邃、练达、智慧、仁爱等思想;教学语言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品位──彰显出情趣、学识、气质、修养、魅力等品位;教学语言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引领,引领学生成长的方向。

有人说,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应当成为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成为“腹内有诗书,笔下有华章”的饱学之士。教学时引经据典,驰骋古今,妙语连珠,让口语表达成为学生学习母语活生生的教科书,以引领学生的言语表达,启迪学生的言语生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1:18:35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师要潜心修炼教学语言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