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天的雨》评课稿——秋天的雨,滴滴沁入心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08: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了孟丹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一课,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欣赏了一副画,聆听了一首诗,那优美迷人的画面不断地在眼前浮现。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写景散文,三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会合理地运用表达方式,孟老师的这节课与众不同,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一、继承——生本观念

1.识字环节

孟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分别从“音、形、义、思”四个方面全面扎实地掌握难点生字。这样的设计既考虑到了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学的角度来展开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授方式。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探究,并用练习加以巩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整体感知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时,结合了文本的特色,抓住特点,让生找中心句,设计了“填一填”的环节。这样,学生便自然而然掌握了文章大意,并且在问题处理上转换了形式,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这个过程是一气呵成的,不是教师生搬硬套,而是灵活地运用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师在课堂中要带领孩子们与文本进行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朗读环节

这篇课文的学习少不了朗读的环节,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由读正确到读流利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步理解学习内容的过程,以读促悟、以读促思。孟老师的每一次朗读都是有目的的引读,通过变换不同的形式,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和想象。

二、创新——文体互换

这是本文最大的一个亮点,孟老师在设计时,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把问题进行了互换。我们都知道,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有共同之处,教师将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了转换,穿插在许多环节中。例如:在理解文意时,精读品味时,包括最后的小练笔,都将两种文体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在散文与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在课堂中,以练导学,分别利用了这两种文体的优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意图。

三、思考——集中亮点

本篇课文是散文,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孟老师用新的创意——文本互换的概念,达到了形聚而出神入化的效果。但在把握亮点时,稍有些不集中,我建议可以从抓一个词入手,把课文第三段要讲的点都串联起来。教师可以由文中“五彩缤纷”这个词进行延伸。首先,利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掌握词意,再与同类的近义词进行对比,体会“五彩缤纷”的深层含义。这样在解读文本时,不单单仅限于文本表面,而是深入了本文。体会到了语言文字背后的魅力和温度。从“缤纷”两字我们不仅可以知道秋天的颜色很多,我们还可以解读到一种“动态美”,最后让学生从该语段中找一找,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动态美,并说说理由。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引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好处,让生品味到这样写不仅形象生动,体现出秋天的颜色多、绚丽,更重要的是富有动态美,说明作者把物给写活了。似乎这样设计可以更加连贯、集中,不用一一去解读、分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