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孙向阳《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0: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孙向阳《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
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  钟海燕
孙向阳,现就职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当过数学教师、班主任、学校教育科研员。在各级各类的教育论文评选中多次荣获一等奖,教学赛课也曾获一等奖第一名。是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担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兼书记期间,学做思想与行动兼具的学校教育管理者,创办过名校的分校,经历了多种类型学校的历练。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以来,发表教育论文数十篇,主编著作三部。暑期全员培训时,拜读了孙向阳老师的《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一书。书的前言部分清晰阐明他的观点:教科研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而是教师的一种真实的生活和成长方式,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的研究要贴近实践,研究自己身边的问题,研究真问题,并努力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和创新,让学习引领自己的教科研,让创新丰富自己的教科研,让教科研更好地促进日常教学。这本书分为四个章节五十条逐一阐述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的是什么:第一章给教科研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第二章 给教科研定题:做针对实践的教科研;第三章 给教科研定法:做教师自己的教科研;第四章 给教科研以表达:说教师自己的话。
书中阐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还提到“无精力”、“无理论”、“无方法”、“无实效”是当前教师教育科研的真实写照。让我了解到“无精力”、“无理论”、“无方法”、“无实效”具体是指什么。“无精力”是因为教师的日常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教育活动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无理论”是说教师研究的先天不足。“无方法”是指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教师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不熟悉教育科研的程序、方法,这使得他们参与教育科研遭遇知识和方法的“瓶颈”。“无实效”表明的是,教师教育科研对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书中指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自身的变革最为关键,必须从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加以完善。重建研究观念、追求研究本质、习得研究方法、改变研究方式、善于科研表达是教师教育科研变革最为需要的。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教科研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而是一种教师真实的生活和成长方式。教科研走下神坛,走向民间,“飞入寻常教师家”,这既关乎教科研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教师成为教科研生力军的真实写照,更是教师成为研究者,走向研究的幸福之路的重要契机。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应有之意。
孙老师在书中列举了经典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案例一:教师为何“恐研”?孙老师走访一些学校,看到这样现象:老师在赶抄备课笔记;在听评课时,不少老师手捧作业试卷在忙着批改…孙老师列举的这些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有,如何才能让教师不再“恐研”,让教科研真正走进教师的内心呢,我作为一个管理者,也曾经思考过,一直未能找到很好的办法,现阅读了孙老师的案例分析,借鉴孙老师的做法,向孙老师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抛弃形式主义——多一些实在的引领
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活动和计划的虎头蛇尾。我们学校对教师的备课的检查,多是注重备课的形式,只检查备课的节数,而不关注教师备课的质量;只是检查,没有评比的督促机制。这样的检查,多是走过场,例行公事般给予检查,而教师也跟着应付学校、上级的检查,多是将以前的教案或是网上下载的电子备课教案,没有自己上课的个性化设计。这样的检查,只是行政命令式的,是外在的,不是教师心里需要的,不是教师主动需要的。任何人对外在的被动的东西,多是采取抵触和消极的态度去做,就没有什么新的愿望和动力。这样的活动,只是给教师一些疲倦的感觉,只是给教师一些应付的无奈,没有给教师尝到“教研”活动的甜头,没有满足教师的内心需要和愿望。而教师热衷于教学成绩,热衷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因为学习成绩可以说明教师的成绩,可以体现教师的工作质量。如果,我们对教师平时的备课检查,多一些积极的肯定和奖励,进而将最优秀的向其他教师推广,同时,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素质教育的测试,淡化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这必定会调动教师的备课的积极性。如果再强调备课的检查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年终考核挂钩,就不会存在什么形式主义的管理啦!还有一些教研活动,多是流于公式化,没有创新,一些教师担心自己的经验被别人学去会超过自己不愿意分享,还有的是担心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人家说闲话,时间久了,大家不能坦诚相待,都有所保留,也没有给教师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我们作为管理者,应该从如何让教师在一些常规管理中尝到甜头,长了本领,多了智慧等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要有具体的措施和奖励。如对集体备课活动制定具体要求,不仅仅要求有一份集体备课的教案和一些教学过程的探讨,而且需要有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的探索,要有每个成员的心得体会文章,对备课进行及时的评比和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在活动中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的话,教师就不会把“教科研”当成一种走过场,在心理上就会自觉、主动去开展“教科研”活动,并当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0:10: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远离功利主义——多一些平和的心态
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不再停留在看升学率的基础上。要扭转教师和学校把“教科研”活动看成是为自己学校办学质量涂金抹彩,要视为是真正为教师的素质提高服务。
第三,走出务虚主义——多一些扎实的帮助
在许多时候,各级的教科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而实际收效却是平平淡淡。许多评优课等的评比,多是一些务虚的做法。例如现在一些公开课成了“表演课”,而表演课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教师对“研训”活动的冷淡,进而产生抵触或者是“恐研”的心理,这样的教科研的土壤下,是没有真正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我们要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这给我今后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措施。平时老师们总是认为从事教科研工作高不可攀,“束之高阁”。教师的“恐研症”,严重影响了教科研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教科研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作用的发挥。消除教师“恐研症”势所必然!只有消除教师“恐研症”,才能让教师参与进来,真正打破这种理论远离实践,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怪现象”让教科研接上“源头的活水”,拥有不竭的动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案例二:努力做科研型教师——作者在从教中进行教科研的经历以及取得的成绩。作者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农民忽然成为一个“老师”,再成长为科研型教师。作者再次以实例诠释教科研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而是教师的一种真实的生活和成长方式。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科研的能力是新世纪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无它便无法响应时代的召唤。无法跟上日益发展的社会和变化的学生对教师素养的呼唤。因此,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让教科研成为自己的生活的方式,是时代对教师的呼唤,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项使命,更是教师自身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孙老师给给我们指出,要完成角色的转化,由传统的教师,变成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研究型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彻底转变科研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目前,教师们对教科研有这样几种偏狭的认识:(1)教师就是教书育人的,不是搞教科研的。(2)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书教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科研不是教师份内的工作。(3)搞教科研有啥用?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评价见识的是教学水平,是升学率,教科研又不能给教师带来评职称、涨工资、评先进等实惠。(4)教科研出力不得好,劳民伤财,没有教学见功夫,“热”得快。正由于有这种种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就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科研意识,不仅要把教科研作为自己份内的事,而且要用教科研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每一堂课及其每一教学环节、每一问题的设计,每一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都看作教科研活动,并把教科研当作教育教学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成为教科研型教师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第二,要坚决克服掉对教科研的神秘感、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
教师们大多认为教科研高深莫测,自己根本不是那个料,对教科研充满神秘感、怀有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任何一个专家都不是天生就成为专家的。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因为他们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和勇气,有常人所没有的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有常人所没有的自信心和抱负。教科研并不神秘,是我们自己给教科研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每个教师都有教科研的“基因”,只是没有将潜力挖掘出来而已。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到布置作业、考试检测,每一环节都有教科研在起作用,我们只是没有作为自觉行动主动进行而已。人都是自己战败自己。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再困难的事情都能办成,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这是教师成为教科研型教师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
第三,是用学习来丰富和武装自己
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艺术,不断借鉴别人的经验,以增加自己的教科研库存量,做好教科研理论的储备、方法的储备和知识的储备,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要从事教科研活动,就必须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科研规律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诸如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美学、教学学、学习论、思维学、创造学、新信息学、教育科研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先进教师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积淀理论素养和科学蕴藏,积累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这是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的知识保证、理论保证和方法保证。
第四,是要勤观察、勤思考、大胆设想、勇敢地探索实践
要做一个有心人,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观察发现,认真捕捉、思考、研究,并运用各种方法加以解决,以总结经验教训,并随时将这些记下来;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疏漏和错误,并大胆质疑;教育教学要用多向思维,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创造思维,从多角度设立多种方案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在新理论新思想指导下,敢于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构想,并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被别人嘲笑,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教科研必会有收获。这是教师成为教科研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第五,要从小处下手,从易处着笔,善于积累,勤于动笔
刚开始搞教科研,切忌贪大求全。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抓小事、抓易题,由小到大,从易到难,先入门,后升华。同时,要善于积累,勤于动笔。对于一些好想法、教学好思路、或教育教学中成败得失的典型例子,教育报刊上独到的教育新思想、教学新方法、典型案例等要随时记下来,写下来。最有效的办法是坚持写教育教学随记。这些都是教科研的第一手材料,将这些材料融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融进自己的思考和做法,用文字加工整理出来,就是教科研论文,甚至是教科研成果。这一系列过程,就是实实在在地教科研活动。不要把教科研论文写作看得神秘,只要有一定文字表达能力的教师,都具有写教科研论文的素质,关键在有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有没有自己独特而具体的做法和说服人的典型事例。真有了这一切,或写成构想,或写成总结,或写成报告,或写成思考建议……只要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格式,观点鲜明,语言通顺,就可成为教科研论文。教科研论文是“做”出来的,别无他途,也无他法。
我们要研究真问题,要真思考,真感悟。现实实践中,一个个名师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教师教科研不是“塑料花”、让教科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走向研究,享受做教师的幸福,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教育这样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持续发展的世界里,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停息的。研究不息、成长不止,以研究促成长,以成长深化研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在这样一个永恒的良性循环中,我们这些教育者一起走向教育的春天。
    我记录下以上的笔记,借鉴孙老师的好点子好思路,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23: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