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12:4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读书笔记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身在;意在:一心一意;思在:思考、思想);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个性本色);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体验把握当下,敞开心扉、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让诗意、宁静、优雅、温婉的语文成就教育人生……”
书中收录了25则课堂实录。课型丰富多样,有散文教学,有古诗教学,有寓言故事教学,有习作教学……每一堂课都是一个鲜活的范例。结合王老师独树一帜的评课,简直是一次语文教学的盛宴。感叹于书中评课的艺术凝练而独到,富有人情味,充满诗意语文的特色,更从那一则则精选而出的教学实录案例中窥得一丝丝课堂的智慧和娴熟的教育艺术指导,我为每一次的收获而手舞足蹈,心满意足,然后继续津津有味的“啃”下去。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是语文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第二味是人情味(有情趣、注重情感熏陶、充满人文关怀,尊重需要、赏识个性、激励潜能);第三味是书卷味(充满浓浓的文化,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流溢着儒雅、从容、含蓄、纯正,常常有师生的灵气勃发、灵光闪现、别出心裁、独具慧眼、另辟蹊径)。
书中三味在我的课堂中也许也有,但深度、长度显然还不够,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课堂肤浅而直白,师生都难以在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融。一学期下来,并不是每节课都能做到细细准备,来不及,也做不到,很多时候甚至自己也厌倦于枯燥的训练与强迫的灌输。所以,我一直也在想,如何能把自己的课堂上出更多的语文味和诗味出来,使学生爱听,自己也欢欣?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我曾为上好一节语文课而不懈努力,每次听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时,我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迷惘——我的语文课堂应该怎么提升?教什么?怎么教?有困惑才有反思,有反思才能进步。于是,我迫切地学习,参阅不少五花八门的语文教学书籍,希望洞悉语文教学丁点秘妙,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毕竟,对于课堂教学,我要学的还很多。
看《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收获颇丰。古人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我不仅从书中了解了语文教学之道,更被书中传递的语文教学理念所感染。本书从追寻诗意的课堂出发,很好地回答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王老师坚持认为:“教学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本质的、决定着课程价值的。”他主张用“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这样的方式讨论语文教学。


如何学习名师

有人说:名师,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确如此,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好名师资源呢?我认为,面对名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在名师的光环下,有些人往往会迷失自我,认为名师说得做的就是教育箴言,就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就一定得照办。我觉得这大可不必。面对纷繁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理性。他的方法拿来行不行,应该把它放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践和论证。教学方法的好坏,应该看它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否能实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能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持,而不要盲目跟从。其次,学名师要抓住精髓,作为学习者的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不仅要认真听名师讲课,还要认真听评课听名师分析课,深入研究那些让你神往的教学片断,直至吃透,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齐白石有句著名的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理。第三,面对名师,要精心挑选,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注板书 艺术设计

特级教师王菘舟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板书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吃透,更是王老师诗意语文的诠释。在课文第一小节里,两个损失“不可估量”都写在了黑板上之后,教师问学生:“你的沉重心情可以估量吗?又板书了一个“不可估量”。在课文的最后一节,找到了“化为灰烬” ”一词后,老师连环反复地追问,又在黑板上书写了两次“化为灰烬”。同一个词语,在板书上出现了三次,这种强调和凸现,非常奏效,学生的激情被唤醒了。然后在第二到第四小节里,学生找到了“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后再板书。从他这样的板书设计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受益非浅。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最大优势在于能与教学保持同步的自由性与交互性。它是一篇课文浓缩的精华,是令人受益匪浅的“压缩饼干”。而我平时的教学中,板书是自己最不重视最随意的一块了。其实不然,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今后,我也要认真关注板书,并把它当作艺术来设计,让它为教学服务,推动教学,引领教学。

和学生同学习共成长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粗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读出了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读出了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督促我每日努力工作,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这句话也对老师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刻给我敲响警钟,要不断地学习深化自己的业务素质,坚持不懈地钻研教法,学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打好基础。因此,我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我要和学生一起学会学习,而且要格外的下功夫才行。我们面临着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那就是信息时代、学习化时代,许多新事物要求我们学习。我们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很多情况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要比我们还要多,我们还要向学生学习,所以说我们说“教学相长”。在这种情况下,我每天经常在思考,如何做一名好教师?我想,作为年轻教师就更应该不断学习,和学生一起学习!


加强课程意识 深入解读文本

看到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我总在感慨为什么自己不能,其实反思之后,还是自己对教材把握不够、文本解读不深的缘故。过去,我也和不少教师一样,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其实,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教师要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在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上,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二是利用与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的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课程资源开发不仅仅是课程设计者的任务,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特别语文园地中有很多实践性很强的习题作业,我更应该提前布置,去创设开发更有效的资源。
倾听比什么都重要

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 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看法,而并不认真地对待“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很多名师课堂上经常有精彩的生成,其实都缘于他们能仔细倾听并接住学生的发言。他们的接球往往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像我自己,在一次公开课上,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发言没有仔细倾听,导致精彩生成擦肩而过。所以,本学期我自己课堂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7: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