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文章 小学美术作业展示及评价的改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9: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欣赏    长期以来,有些美术老师对展示评价不重视,形成了简单、草率的展示评价模式,甚至有些老师把展示都忽略了,只是简单的评出“优、良、及格、不及格”。学生被这样的评价模式所麻木,对作业展示不感兴趣,也不会在乎作业评价的结果。一发到作业瞟一眼,或者干脆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长此以往,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是很不利的。分析当前的美术作业展示评价,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的做法,至今还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
  小学美术作业展示及评价的问题
  1.展示的随意、简单、草率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老师们应该会发现小学生在美术课中,最喜欢的除了画画,就是展示评价时间。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就会觉得非常的自豪,这就是学生都有渴望被肯定的本质。如果老师在展示时没有技巧性,仅仅将学生的作品拿出来,给学生看上几眼,然后夸奖或者批评一通就了事。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同学还没看清楚画作就结束了展示过程。对于忽略展示环节,直接评个分数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展示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2.老师一言堂,评价成空洞
  当学生怀着期待的眼神望着你问:“老师看看我的画,我画得怎么样?”“老师看看我的”……对众多学生的期待,老师一味地说“很好!”“很棒!”“很漂亮!”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回答对他们没有帮助,从而产生无趣、厌倦、怀疑。同样对于学生作业,如是一言评定,那教师的独裁就会扼杀了学生的绘画兴趣。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参与到自己作业的反省中,同时也丧失了培养学生审美观的良好时机。
  为了杜绝展示评价的随意、简单、草率,力求在展示评价过程中做到“唤醒、激发、鼓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中,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美术作业展示评价方式。
  小学美术作业展示及评价的改进建议
  1.运用展示技巧,让展示更丰富
  展示作业的过程大多数都是老师自己组织,有时候就会思考不全面、方法欠妥。在许多美术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中开展的作业展示缺乏具体目的:举着几张画,纯粹围绕“哪件作品最漂亮”、“你喜欢哪张画”之类空泛而似乎可以适合任何一堂课的所谓评价要求加以展开。展示过程有时虽然热闹,但对学生审美的提高帮助不大,次数多了以后,学生对这样的展示方式就毫无兴趣了。还有的展示活动仅是“为评价而展示”,展示没有要求,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似有“作秀”、应付之感。
  诚然,结课阶段的作业展示评价对于巩固所学内容、获得成功感和了解自己尚需改进之处,促进学习兴趣与美术作业质量的提高、获得审美表达的自由与学习品格的发展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里以我听的《戏剧人物》一课作一分析:
  《戏剧人物》一课经过欣赏启发和师生间的相互探究交流后,即围绕如下作业要求进入创作阶段:用水墨绘制戏剧人物里面的花旦、武生人物像。进入赏评阶段,老师对这次作业的展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搭建”了一座“戏台”——用一块较大的KT板打印了传统戏台的图案,放在讲台上。在“戏台”正中央的舞台位置用了镂空处理,并贴上一层透明薄膜,然后在“戏台”左侧准备了一长条空白长卷。老师让创作好作品的同学上台将自己的作品依次贴在空白长卷上面,最后灯光熄灭,传统戏剧音乐响起,课堂上只留一盏灯照在“戏台”中央。老师拉住贴满学生作品的长卷右端,慢慢从“戏台”后面经过。
  这时你会发现,学生的作品依次经过透明薄膜,展示在大家面前。学生创作的戏剧人物作品各不相同,这些“人物”依次经过“戏台”的感觉就好像回到了古代戏剧舞台表演的现场。此番场景引起学生惊叹,尤其是看到自己作品出现在“戏台”上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在这种“现场”的氛围下,通过各个绘画人物的比较,不用老师提醒,就能更容易地发现自己作品的问题所在。就这样通过这种情景化的展示方式,成功地获得了预期的作业评价效果。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深刻了解了展示作品,还可以这样富有情趣和内涵。
  在之后的美术课作业展示中,我经常采用类似情景化的展示方式。比如在一堂人物像课中,展示时我一边摆放了一张蒙娜丽莎的画像,一边在讲台上放置一面制作好的画框,让学生将绘画好的作品逐一放到画框中,打上灯光,感觉走进了博物馆中。在这种氛围里边欣赏,边比较,边评价。学生在这种自己的画变名画的心情中,变得更加积极,评价有了更好的发挥,讨论更多,想的也更具体,课堂的效果非常好。
  2.改变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评价不能只是老师说,学生听。很多时候老师看到的、认为的,并不是学生所想的。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幻想家。学生在作业中表现的艺术趣味并不是刻意追求的,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也许很稚拙,但每一幅画他们都能解释很多个这样画的理由。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创作意图。
  记得教一年级画《来来往往的汽车》,巡视学生作画,发现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池塘,并在池塘中画了半辆车的形状和两个轮子。一开始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看着我很自豪地说:“老师,这个池塘有个地下隧道,这辆车的一半已经开进去了呢。”听后,我为孩子的表现力叫好,同时也为自己能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而感到庆幸。当时就把这位学生作业拿上来,在展示台上展示,表扬他的这种表现方法。
  美术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系统,美术作业反映了不同学生的创作个性,因而我们不能以一种划一的话语进行评价,更不能以绝对统一的标准加以量化。在评价时,我全力挖掘学生作业的闪光点,整体画得好的固然要表扬,如果只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画得好,我也表扬。或是学生只是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学习态度的认真,我都要表扬。我曾经所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每一节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是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太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画面也很粗糙。我每次都是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进步了很多,成为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
  让学生全面参与到美术作业的展示和评价当中,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技巧、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每一次的美术创作完成之后,我还会鼓励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课后展示:或把自己的作品贴到教室周围,或是放到特定的环境中——比如教学楼走廊,校园一角等,让其他同学共同欣赏。这样不仅提高创作者的自信心,而且不同视角的观察不仅使绘画者、制作者有一种不一样的视觉印象,同时也可以在与众多作品的对比及其他同学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在这次三年级的《立体造型》课中,我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作品放到走廊边的窗台上展示,让过往的学生欣赏。同学们非常积极,都想“霸占”有利位置。其中一个同学制作的作品因为站不稳,只能放在后面靠着窗户,整个人非常沮丧。这时旁边班级的一位同学说:“你下面再黏贴一个底座不就站得稳了,而且还能更漂亮。”那位被说的同学听后,大为赞同,马上回教室制作了一个方形的底座粘在作品下面。果然使作品稳稳立了起来,而且整体效果更加不错。这种自我和相互评价为学生搭设了反思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思想,自我反思的结果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方向和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7: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