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2-10 17:26:00
|
只看该作者
收获:一篇没有写完的日记
开学的第一周在紧张与忙碌中度过,和学生的相处也渐入佳境,越来越融洽。打算在第一篇单元习作到来之前了解一下学生的写作功底,便利用周末时间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周记,题目是《我们班的新老师》。很明显这项作业“别有用心”,既可以摸摸学生的底,更重要的是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了解学生对我的看法。终于等到学习委员把一摞花花绿绿的日记本放在我的办公桌上,顾不得早餐只吃到一半,便兴冲冲地翻开了一本本日记,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样,学生在日记中对我这位新老师的评价饱含溢美之词,这让我不得不为自己开学一周来的辛苦付出深感欣慰。
意外往往在人们享受愉悦之时接踵而至。一个封面被油渍沾满,没有署名的日记本跃入我的眼帘,不是要求学生买新的日记本吗?我暗自思忖。刚刚的好心情龙卷风般地被一扫而空,翻开日记本更是让人火冒三丈,封页的反面几个竖式计算题挑衅似的横七竖八的躺在那儿,第一页纸上醒目地写着题目“我们班的新老师”几个字,除此之外一片空白。这是谁?开学的第一篇周记就没有完成!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值得原谅!我一定要严厉地惩罚!对着这样一个日记本,我的心里除了怒火还是怒火!
一番调查之后,日记本的主人终于浮出水面──又是她!那个被同桌揭发上课吃零食的小女孩!在得知没有完成日记的人是那个小女孩之后,不知为何,我的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潜意识里想的不是要如何惩治她,而是要怎样才能走进她的内心了解她帮助她。既然小女孩不肯向我敞开心扉,我只能另辟蹊径,先从她的父母那里入手。
电话那头传来“哗哗”的洗牌声,一个沙哑而又不耐烦的声音传来:“喂……哦,你是娜娜的新语文老师呀,她是不是又犯了什么错误?老师你只管狠狠地罚她,她只怕老师……”后面的谈话几乎是在大声的叫嚷中完成,迫于无奈,我只得匆匆结束这次电话“家访”。虽然短暂,但我大致可以理解她为什么会是我眼中的特殊学生,她又为什么会成为同学们眼中表现极差,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父亲在一家效益不好的工厂上班,母亲经营着一家麻将馆;父亲每天下班后接替母亲照看麻将馆,母亲回家做完饭后继续酣战在麻将馆;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小女孩连吃饭都少与父母碰面,更别提读书签字,听写批改之类的学习辅导,试问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她能不披头散发,衣服、书包、作业本脏兮兮的吗?
跟家长的一番通话,让我对自己没有冲动地立刻惩罚她感到庆幸。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我决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帮这个小女孩。被学习委员带到我跟前的小女孩望了一眼办公桌上的日记本,低着头一声不吭,凌乱的头发让我看不到她的脸,我小心翼翼地轻声问道:“你喜欢上余老师的语文课吗?”不知是意外还是什么,小女孩抬起头木然地望着我,好半天才缓缓地点点头。“你为什么喜欢余老师上课?”我就像手里捧着一个易碎的玻璃器皿那样小心地问着,又是一阵沉默。“抬起头,让老师看着你的眼睛说话好吗?余老师最喜欢你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了!”这句亲切的赞美的话总算让我们四目相对了,“余老师课文读得有感情,我喜欢听你读课文。”小女孩冷不丁地回答终于让我们开启了交谈的序幕。作为鼓励,我在谈话之后送给小女孩一个精致的日记本,并且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写上:愿你美丽的大眼睛能够不断发掘生活中的美!
第二天一早,那个精致的日记本已静候在我的办公桌上,翻开之后:“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我喜欢的女老师,她是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尽管日记中的语言是那么生涩,尽管日记中的句子不是那么通顺,其间还夹杂着不少错别字,但是我的心却被一种幸福感给占据了,因为正是那生涩的文字,朴实的语言见证了我用一颗心温暖了另一颗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