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2 09:07:25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 生命》是第八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围绕着对生命的感悟组织教材的,本课更是身残志坚的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独特的感受。本文充满哲理性,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一.给予学生解读课文的舞台。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回顾课文内容后,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感触最深的句子,反复诵读,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桌共同交流交流。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时间。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解,通过和学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引导者。
二.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能用一个简短的词语概括段落大意。精读,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思考,在交流个人自学体会时,引导学生品读,注重自我感悟。在这一环节中,注意创设情境,例举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整节课,书声琅琅,读味十足。
三.拓展延伸,挖掘教材发展空间。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其他的人物(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就已布置看有关生命的文章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来感受生命的价值,怎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生命因此而精彩”,体现对生命的理解,学生谈到很多事例,例如生命因为诚实而精彩、生命因宽容而精彩、生命因珍惜时间而精彩......
总之,语文课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做到堂堂落实,无限地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