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的呼唤,情的交融 ——《掌声》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9:2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设计思路

    本文反映的主题是“关爱和自信”。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姑娘,因为同学们的爱心转变了她对生活的看法,由自卑、忧郁转变为自信、开朗。教学时应该充分抓住这个主题线索,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品词析句、研讨对话、朗读感悟等方式,体会文本的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情感。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主张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多元的感悟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建构、自我体验,自我表达。

   加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以文本为载体,拓展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关爱之心。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识字学词、积累感悟、情感体验和谐并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情感目标: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由信导入

1、齐读课题,读得精神点。

多好的掌声,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

2、掌声代表着欢迎,包含着鼓励,它还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想看吗?

3、(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过渡: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生齐读。

(4)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并板书:孤独、自卑、忧郁、沉默

(5)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6)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7)面对这样一个和我们同样大的孩子,她却有这样不同寻常的遭遇,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把你的难过、悲伤读进去。

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小英。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本教学环节,就是在教师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后,让学生自主的进入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创设创设一个互动对话的平台。在民主的对话中,体会文本情感。对话是开放的,体会是多元的。教师在学生的对话时,恰到好处地点拨、追问、讲解,把课堂引向有意义的建构。特别是尊重了不同学生的感悟,让他们带着不同的情感去朗读。)

2、默读第5自然段。

(1)自读第5自然段。

(2)小英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3)现在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4)师引读;看,曾经默默无言的她,现在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

看,曾经连走路都怕人笑话的她现在还走进了……看出来了吗?现在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4)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5)配乐指名读。

(6)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过渡:是什么让小英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教师先用满怀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对英子的爱心。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英子,体会英子的快乐。此环节的设计打破的课文记叙的顺序,而是顺着学情的需要,了解英子“掌声”以后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掌声”力量的探究。)



(三)、聚焦“掌声”,领会“掌声内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句子。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小英。

出示:(1)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4、(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

出示: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

(3)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5、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是什么给了她勇气?(引读课题掌声)是什么给了她信心?(再次引读课题掌声)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6、掌声一共响了几次?

7、谁来说说第一次掌声

(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

这真是热烈、持久的掌声呀!你们是想通过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请女生读读这句话,把同学们的鼓励、小英的感动都读出来吧!

女生读。

(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什么叫“经久不息”?这一次你想通过掌声对小英说什么呢?能把这掌声读得再热烈、持久一些吗?

同学们这次的掌声其实是对小英的——

听到这样的掌声,小英想说什么?

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

(3)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句话?(指名读)

(4)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

范读来信。

大家都被感动了,来,咱们一起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过渡:是啊,多么美好的掌声,同学们,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掌声里,竟包含着如此美好的感情,产生这样神奇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掌声呢?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采用让学生默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默读是重要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默思静想。教师温馨的提示,使学生默读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汇报交流时,学生抓住英子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体会英子内心的变化。教师既是听众,又是点拨者,也就是在学生对话中,寻找突破点和关键点,然后采取评价、引问、反问等方式,把学生引入深层地理解和感悟。特别对“两次掌声”的处理,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有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感受。同时还巧妙的运用了换位思考,当英子走上讲台的时候,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会怎么想?当英子得到热烈的掌声的时候,假如你是英子会怎么想?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心比心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

(四)、总结升华,拓展迁移

1、师范读最后一段

2、同学们,我们除了用掌声可以把我们的关爱送给别人,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把我们的关爱送给别人呢?指名说

3、出示;“爱心行动”

(1)我们可以为贫困山区的孩子——

(2)我们可以为身边的残疾人——

(3)我们可以为身处困境的人——

是呀,无论你送去什么?这都是发自我们内心的一份关爱,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呼唤:读最后一节



1、生齐读。

2、读到这里,你们一定对掌声的意思有了新的理解,在这里,掌声已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了,它还是什么?

3、师生配乐齐读小诗。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4、结束语:是呀,人人都需要掌声,让我们深深地铭记这产生神奇力量的掌声!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生鼓掌)播放《爱的奉献》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语文是诗意的语文。无论是教师的过渡语,还是总结性的抒情,都具有一种艺术的感染力。语文是生活中的语文,要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这个环节的最后处理,这是对文本的拓展,也是对学生情感的发现。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爱的理解,达到了既教语文又教做人的教育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9:27:20 | 只看该作者
七、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残疾的小女孩,在同学们两次掌声的鼓励下,从忧郁、自卑,走向了快乐与自信。文章尽管浅显易懂,但只有真正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才能品味到掌声无穷的魅力。为此,本课教学,我试图从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将美妙的掌声送进学生们的心田。第一层次,采用倒叙、比较的方式,由小英给老师的一份来信——对同学们掌声的感谢,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去发现以前孤独、痛苦的小英,再让学生寻觅掌声之后,小英活泼开朗的影子。通过掌声前后,小英的变化比较,引发学生对掌声的追思与质疑:“为什么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小英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启学生寻幽探微的心智。第二层次,课文只对小英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刻画,而对她心理的微妙变化,必须要学生透过小英的神态、动作去体验、感悟,所以,从小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去揣摩她的真实想法,就能使学生体味掌声无形而有神的功效。第三层次,通过“爱心行动”这一活动,引发学生去联系生活,感受掌声的外延,深化掌声的内蕴。

    课堂教学“唱响了爱的旋律”。“文章不是无情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用一切情感因素,方能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活跃其情感因子,才能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也惟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02: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