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激发智慧
天心区铜铺街小学 黄晖
2003年下期,我刚调到这所学校,接手了一个新班,当时的三甲班。在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和他们见面时,他们除了看到新老师的新奇之外,根本不知道要坐好,守纪律,你站在讲台上喊半天才安静下来。我很生气,把他们训了一顿。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天天整顿纪律,抓学习习惯、课堂常规。有时一课堂要停下来两三次讲纪律,因此上课成了我的负担,学习任务不能当堂完成。有时上课就回归到了“灌输”的教学状态。还有体育课、音乐课等也时常要帮着管理课堂纪律。加上还有一个特殊学生唐珍鹰——在课内外捣乱而无人能管得住。我头次碰到这样的情况,那段日子里我的心情一点也舒畅不起来,简直就是度日如年!说实在的,每天我都在想: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也免不了发牢骚。可静心想一想,我本来不应该这样,首先是自己对自己所接的班级没有充分了解,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二,自己和孩子们交流的时间过短,就有些急噪了。第三,自己刚教过六年级,对所接三年级的要求也过高了点。第四,孩子们也正处于一个好奇、多动、长大的阶段,心情难以平静下来。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不经意间,让我改变了自己对孩子们的态度,这种师生不太和谐的状况慢慢在变化着。头一天,学校领导通知我第二天上课,有局领导来听课。我上的内容是古诗——垂钓,于是在家里做了个简单的课件,想着上课时如果孩子们学习纪律不好,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紧张。第二天一早,局长在主任的陪同下就坐到了教室后面。我决定还是以我最好的教学状态去影响、带动孩子们。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我微笑着环视同学们,他们站得那么直,看起来就像训练有素。我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我一板书课题“垂钓”,同学们就举手,说:“老师,我知道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老师,我喜欢钓鱼,我还钓过鱼呐!”我说:“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孩子们其实很聪明,思维很活跃,他们觉得感兴趣,就把心思都集中在课堂上了。接着我介绍了作者,他们了解了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一种求知的欲望似乎在蛹动。我教他们读古诗的方法:读通——读懂——读出感情。第一、二个步骤基本上是学生自学完成的,老师只在难点处点拨。关键是第三步,品读欣赏,读出感情。首先,我问“你们喜欢这个垂钓的小男孩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喜欢。”有的同学站起来就说“我觉得他钓鱼时很专心致志。”“我觉得这个男孩很可爱。”“我觉得他这样做会不会被别人说他没有礼貌呢?”这个问题很好啊!这不是所谓课堂生成资源吗?我立即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对古诗了解更透彻,一个聪明活泼、专心致志学垂钓的蓬头稚子的形象便活脱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我毫不感到局长听课的压力。我被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感染了,我的激情更加高涨。其次,谁能把这种感情朗读出来呢?大家在举手的同时还忍不住说“我来、我来!”以引起老师的注意。这个读完,那个评。“我觉得他读的不太好,我想试一试。”他刚一读完,教室里就响起一阵掌声。“段向巍同学确实读得好!读得我好像看见了那个学垂钓的蓬头稚子啦!”大家向他学习(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播放音乐,一半同学配乐读,一半同学就闭眼想像。大家一睁开眼啊,我感到他们的眼里写满了诗、画满了画。每个人都说自己看见了什么,都说自己陶醉了,说得真精彩!我由衷地高兴,激动地夸奖着,大拇指竖得高高的,仿佛上面赫然写着不简单!孩子们异常地兴奋与激动!我最后还拓展了另一首古诗:王安石的《江雪》。我请一个学生读过之后,问“诗中的垂钓者和那位垂钓的蓬头稚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他吗?”通过比较探讨之后,同学们又领略了作者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坚强决心。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仍觉得意犹未尽!
这节课得到了局长的高度赞扬,他欣赏这耳目一新的教学设计和我的坦诚真挚、感受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沟通心灵的开放与快乐;更欣赏孩子们到位的理解、主动发言的勇气;还夸奖我们学生的学习习惯不错。没有人知道我在上课前的担心,没有人想到这些学生就是我日夜烦闷、随时准备“对付”的学生-------可事情却有了让我意想不到的结局,让我很是为自己的偏见而羞愧,唤回了我快要放弃的信念,也改写了我的教学计划,更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
下午,我又走进教室,我发现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里多了许多感动我的东西,也许是欣喜,也许是高兴,也许-------总之很渴望再和我上那样的课,再回到那种和谐的境界。我也兴奋极了,“同学们,今天你们和老师都得到了局长的夸赞,你们是最棒的!你们可能不知道,在上课的前一分钟老师还担心你们不认真、不守纪律呢!今天你们立了大功!”“耶——”雷鸣般的欢呼声响彻整个教室,孩子们的心、我的心欢畅极了!
激情启迪激情,真情激发智慧。微笑、真诚、信任、沟通和激励,让我的语文课从此冰雪融化、春暖花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