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吨》教后反思
吨相对于克和千克来说,学生的体验比较少一些,而且也没法让学生通过感知去体会吨的实际重量,所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1吨”的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通过体验、想象和推理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吨的质量观念。
1、巧妙的导入。
通过奥运会选拔赛对体重要求这一矛盾情境,让学生填蜜蜂3( ),小兔3( ),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为下面大象3( )作铺垫,从直观上可以知道大象不可能填“克”或“千克”,当很重的物体就用“吨”作单位,学生初步认识了吨。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
2、充分的体验。
先让学生抱一抱体重是25千克的学生,亲自感受25千克的重量,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从而发现大概是40名学生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再让40名学生起立,并一起用力跳一跳,体验1吨物体的重量。最后放手让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独立开展体验活动。比如第一组研究的是10千克的大米,先让他们搬一搬,再算一算,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
3、精心设计练习。
练习中呈现的几幅例题图都是学生很少接触而且不是很感兴趣的事物。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这些图片改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片,如蓝鲸、鲨鱼和大象等等。这些自然界的动物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估计它们的体重。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吨”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限,不会推算多少个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吨。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10岁的孩子,“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