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22:3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创新
【摘要】 英语学习既是学生自身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是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评价活动也带动了教师教学改革,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原动力。当我们用批判、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时,我们就是在反思,变革。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缺憾,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本文诚望借助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大赛这个平台与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英语教学; 设计; 评价 ;反思
  
   在多年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一刀切”现象极为严重。为了强调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不同的智能倾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 在短短的45分钟里,要想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科学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完全渗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更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以下即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等环节提出的三点拙见。
    一  构建英语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有效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一般情况下,在讲解语法时,上课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要想保证在考试与现实生活中做到零失误需要注意哪些因素?这种导入方式从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自己该如何做,看似有些霸道,但绝对是应对考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使教师个人在课后能够比较客观地进行自我反思。
  另外,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唤醒学生的记忆,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学生的嘴巴讲出已学生词、句型、对话、阅读等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新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这种多功能型的导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非常实用,而且其效果也佳!
  师生互动的方式主要体现在课前的一些前置性的活动,通常针对某一主题预先要求学生准备一支歌、一首诗、一句名人名言、一幅画、一个滑稽搞怪的动作、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游戏等。形式多样,课堂气氛热烈。该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22:30:27 | 只看该作者

  (二).有效课堂提问
  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的好即教的好”,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通常我会在意以下方式。
  问题的难易度。 课堂提问既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反而会使提问失去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力求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使学生的各项技能逐渐稳步得到提高。
  课堂提问的频度。 频繁的提问往往看似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实际上,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一般疑问句,适当借助于特殊疑问句或是反义疑问句效果会更好。
   如果我们提出问题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心不在焉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于是,我们就苦口婆心地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我们越想矫正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不足,结果反而越矫越离谱,最后往往以邯郸学步的结局告终,令人啼笑皆非!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总是很武断地认为,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谈论了几个课时,你不应该不会,即使你已经把正确答案板书出来了,可他一站起来就是张不开嘴,这时可怜的学生自己尴尬,你也不悦,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因此,我们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
  (三).有效学生活动
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活动通常安排为集体齐读单词,这样可以帮助那些胆子比较小或是学习上还需要些时间的孩子,他通过听别人读来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但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小组对话,学生在做后期展示时会非常流利准确,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默读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在读前就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笔勾记涂画相关内容来了解学生的大脑活动。独自练习对话的各个角色,争取每个学生都动脑、都张嘴。这些活动中最有效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练习对话的各个角色,可以避免与他人合作时做与课堂活动无关的事情。自己在练习说时,得动脑.
  我们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实用性。这一活动在现用教材Section A 1a-2c、Section B 2a-2c 中都可以广泛应用。我们对教材的处理通常是先练说,再听,然后是上升到拓展层面,最后进入到实际生活中。针对Section B 2a-2c 中听力的做法,是先自读标题所给的信息,领会要求,带着任务去有目的地听,听后完成课本要求的任务。之后我们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讲故事的形式,这一活动既能很好地检测听力效果也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好地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22:30:32 | 只看该作者

   (四) 有效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检查师生之间教与学实况的纽带。有效地布置作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总是有一些学生会少做甚至不做书面作业;而对于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等,这种少做或缺失的现象则更为普遍,也更加严重。我们通常采取作业分层。有基本要求,主要针对于程度不好的学生,具体是读准生词,能对情景交际做出正确的应答,能辨认出阅读文章中的重点句。较高要求和最高要求。
二   课堂教学评价
美国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进步(improve)”。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多维分层,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的评价模式。作为老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客观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关注评价对象,进行客观评价,促其长足发展。
   (一) 更好地关注评价对象
我们英语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朵朵灿烂的奇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在设置问题时切忌心中已经预设了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从而在教学进程中只根据答案的正确性来做出简单的评价,而从不关注所评价的对象。长此以往,学生会被无形地贴上等级标签,“学困生”也因此形成,一旦形成,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中他们很可能就会是永远的失败者。事实上,“学困生”的产生有来至家庭的,社会的,和自身的各方面因素,但他们只是在某些方面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可以很肯定的说他们存在着转化的可能,而对其转化工作关键的一环就是课堂的有效评价。
(二) 提升评价的宽度和广度,以往“一言堂”的英语课堂教学,把“教”和“学”对立了起来,课堂中缺少互动,因而评价的机会少之又少,课堂的有效评价也更无从谈起。如今,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多了起来。在此基础上,结合班与班、个体与个体的差异,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建构合理有效的评价机会,并实现多维分层、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的评价模式,这是有效课堂的实现是一个基点。
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新授——学生跟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齐读的进程方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做出评价,另外,我会要求其中一位同学,既要读出单词还要对其进行拼读。这样既对语音语调进行了评价,还能对其听课效率和记忆能力有一个评价,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三 )改进课堂评价手段,对于学生,教师应该不吝惜自己的表扬、赞美之词。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学生更渴望教师能够对他一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通过这样的评价也可以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对课堂评价简单处置,评价语言简单,使得对于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我们一般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否完成,而忽视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一些质量不高也不含太多交际意义的问答成了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比如教师常用的问答评价语:“Do you understand?”或“Very good!”,一节课用下来甚至一个学期用下来,它的评价作用还存留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22:30:46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当注意有效的激励,要注重教师情感的投入,即用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还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翔实。有根有据,学生能欣然认可,评价的积极面才能展现。另外,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有人感叹“好话都说了三千遍了”,从侧面也看出枯燥重复的评价语言实在是平淡无力。其实课堂评价用语可以变得五彩斑斓。只要是真情的传递,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很明显。,比如可以这样来评价“Maybe”“Good job”,“Well done”,“Wonderful”, “Interesting”,“Perfect”, “You are smart”等等。灵动评价语给课堂带来清新活力
三  有效的教学反思
首先,反思教学设计。在备课阶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反思教学设计,因为“照本宣科”的教学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不会有太多的兴趣。在教学用英语“表达提建议的方式”时,我问学生假如出去旅行要带什么?要学生用建议的方式组织答句。开始学生很兴奋,几句之后,学生便冷落下来,似乎眼高手低,无法表达。活动虽有交际性,但一定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任务设计一定要真实,要能够完成。于是再教设计时,我不是直接要学生回答所带物品,而是给学生列出了许多可供选择的物品的英文名称,其中有学生熟练的,也有学生不会说的,要学生选择,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结果交流起来学生兴趣更浓,教学目标也完成得很好。
其次,反思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虽然在备课时已预设了教学方案,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的时间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没有办法切中教师预设答题的关键,或者师生互动交往开展不顺,学生对教师预期的解释有歧义等。这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对计划快速、灵活地作适当修改与调整。不断地总结和调整教学过程,发扬有效的教学过程。如在复习教学七年级下册, 谈论过去经历时,要学生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我先给学生一个表格,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列出一些动词及动词短语如:read, write, skate, sing songs, play basketball, play the piano… 等等,能做的打( √ ),不能做的打(× ),一路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得非常好,我先给学生一个表格,通过小组合作完成What could you do on weekends? 我马上想到这样的任务,对学生太简单了,学生没有了“跳一跳才摘到果子吃”的感觉,一定不会满足。我马上要学生回忆儿童时的一次难忘经历,用3-5句话表达出来,限时5分钟。这样一调整就把说与写结合在了一起,增加了深度,说得出写不出的同学就体会了还需再努力背记单词,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22:30:5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反思教学心得。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并以教学后记的形式来完成。这也是最值得我坚持做的。常常在课后,我会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并及时地作下记录。我回忆教学过程怎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计划如何?有没有更有效的策略?学生已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吗?学生是否有所得?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是否对培养解题能力有所帮助?等等。 我记下成功之举,总结可取之处,也记下自己的失误与疏漏,作深刻的剖析,我记下课堂中师生智慧灵感的不期而遇,独创的见解值得回味,能帮我拓宽教学思路。我最想记的就是再教设计,怎样在下一次教学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有阅读课教学的反思,有对话课的处理,有词汇教学方法的反思,有任务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关于课堂控制的,有关于信息技术的,有关于教材的使用的,有关于英语的记忆背诵的点点滴滴,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不断反思,不断超越,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具体的每节课要具体怎么讲还要结合这节课学生的状态而有所调整。数字化生存和教育的信息化时代正以超人的速度来临,对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又要视野开阔,横贯中西,以创新的精神,追求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把自己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效益内化在观念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超越原有的状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2: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