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调查
1、听写词语,巩固生字词。
2、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它给盲婆婆带来了什么?
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品读第一节
学习引导:
1、先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读出“我”当时快乐的心情)。
(二)展示交流
“我”当时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其他小朋友朗读时,你也要认真倾听,学会评价)
三、学习板块(二)
(一)合作探究——品读第二节
学习引导(1):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
2、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
3、轻声读第二句,从中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
4、反复读,体会我对盲婆婆的爱。
(二)展示交流
1、你从“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感受到了什么?读出这种感受。
2、你从“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感受到了什么?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板块(三)
(一)合作探究——品读第三节
学习引导:
1、(出示插图二)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同桌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三节,然后小组间用以下句式说一说。
歌声会把您 ,看到(听到) 。
2、同桌交流:盲婆婆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一读 你一定能读出“我”的心情!
(二)展示交流
盲婆婆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心情怎样呢?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五、学习板块(四)
(一)合作探究——品读第四自然段
学习引导:
1、大声读第二、四小节,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觉得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呢?
3、 “……”省略了哪些内容?
(二)展示交流
1、此时,“我”的心情怎样呢?,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齐读课文。
六、学习板块(五)
(一)合作探究——生字的书写
1、自由书空“您”的笔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2、描红“您、婆、绿、童”这4个生字。并按笔顺书写这4个生字。
七、达标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填空。
歌声会领您走进( ),( )小溪流淌的( )。歌声会把您带回( ),相起往日( )的( )。
八、总结提升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我”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你身边有这样助人为乐的事情吗?在小组间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