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西湖》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9:0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是一片写景散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不仅让人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激发了我们游览西湖的强烈愿望。这一课因为景美,作者运用华丽的辞藻,这就带来了生字多的弊端,课前我布置了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但忽视了学生才刚刚进入三年级,“预习”对他们来说要求不具体,他们还不清楚怎么才算是预习了。布置了课前朗读,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朗读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第一课时学完,文章也没读流利,有些句子读不通。
  文章不但辞藻华丽,而且比较抽象,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分散难点,我把一部分新词随着句子认读并理解。课文的二三两小节是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每小节我采用选择阅读法,让学生先默读,找找一共描写了几处景色,再体会一下文字所描绘的景色,细细品读,然后当众把这段文字朗读出来。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在读中感悟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然后指名读,引导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析这位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为什么,还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评析的同学朗读,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此外,课文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西湖秀丽的景色,景色美,语言更美。教学过程中,应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我想,本文的的一个重点就是打比方。这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除了让他们找出比喻词,喻体等(方法),练是必需的。让他们在拿到句子以后先要分析,找出各种成分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够准确的,正确的写出或找出比喻句。第二,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光看文字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课前我让学生看了我带来的西湖照片,一些风景图,同时也让孩子们去查找有关的资料。这样,借助直观的图片看文章就能够更好也更容易的进入文中。
  同时,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困惑的是,为什么每次的预习要求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学生对于布置的笔头作业更重视,认为那才是真正的作业,而预习作业大多是口头作业,学生觉得可做可不做,或是偷工减料。况且很多时候的预习作业都流于形式,布置归布置,或是不检查,或是稍稍一看,或是课上检查一部分学生。另外,家长也比较重视笔头作业,对预习类作业等口头作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干脆不当回事。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地不重视了。
  看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必须将预习类作业与笔头作业同等视之,加强检查反馈,并发挥家长的力量,齐抓共管,让每个孩子都明白预习作业同样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2 07: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