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种途径与方法
(一)根据学生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实施分年级、分层次的推进和拓展方案
1.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要正确使用和爱护公共财物;学习中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要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正确规范的使用网络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拒绝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对繁杂多样的信息具有鉴别能力。
2.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为图形图像的加工与表达、文字的处理、网站的搭建、二维动画的制作、开发等技能方面的训练。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相关网络文明、版权使用的问题;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拒绝“网瘾”;增强学生上网的防范意识,避免诸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情况的发生。
(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有目的的开展教学,使学生能辨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例如,在Word 2003的综合实践课中,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网络与人类生活方面的课题,让学生以调查报告、宣传小报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知识时,可以就“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所有病毒吗?”、“我国知名的反病毒软件公司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有影响吗?”等问题展开讨论,必要时给出一些网络导航,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信息,自己去分析问题,进行辩论,得出结论。总之,我们要使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信息技术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另一方面认识到网络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我们要有主题、有目的地使用技术和网络,让技术和网络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助手,而不要使自己成为它们的奴隶。
(三)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规范教育与品行教育
笔者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参加“Inter未来教育”培训活动中的一件小事:培训教师第一节课就向我们提到了版权问题,要求学员制作的作品要有版权所有标志,应用的文字、材料要注明出处。就技术而言,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操作,但是它规范了我一生的版权意识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的意识。由此我想到: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最直接的影响者,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以亲身行动和言语激励等方式影响和感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正在计算机上向学生演示教学,这时屏幕上反复出现病毒警告,多次杀毒后仍有干扰,于是该教师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到道德规范上,教师提醒学生:“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是不道德的行为,就像这里的计算机病毒一样,它干扰了我们今天的课堂学习,我想大家都对它恨之入骨。它虽然来势凶猛,但终究是个纸老虎,我们的杀毒软件一定能把它清除干净。老师希望大家可别学这些病毒,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运用所学技能,不能伤害或干扰别人的生活和学习。”短短几句话,我想一定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
(四)通过过滤技术或建立局域网站让学生从无限上网变为有限上网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过滤后的网络内容发布到局域网中,或者在局域网站中设置违法超级链接限制,这样既能有效控制不安全网页的打开,又能让学生不断感受网络资源的丰富。
五、结束语
总之,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于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的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入到了个体内在的精神层面。因而,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重视人的情感、价值、态度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