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运用多媒体从说写练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22:5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运用多媒体从说写练开始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思平小学     李汉珍
内容摘要:随着电化教学仪器的推广,电子白板的出现,对沿袭已久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场革命性突破,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相遇从说练习”、“相识与写交流”、“相知从仿写开始”既而现在的相随几方面论述了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魅力,突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点与实效。使高效、有趣的课堂形式成为现实,让语文教学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变得精彩,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关键词:PPT   语文教学    相遇•说   相识•写   相知•练  
现如今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由城市向农村普及,它更新了仅靠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使高效、有趣的课堂形式成为现实,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辅助而变得精彩。
“相遇从说练习”。电子白板的出现,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正如唐代诗人岑参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课堂与多媒体的相遇,让学生更容易学会说话。从教一年级开始,我就很注重孩子们的说话写话训练。学习生字组词这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任务。低年级的课文都是图文并茂同时出现的,学了文后,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用书中或自己的话来说说图意。一年级的孩子虽然不会写,但说可以锻练口头表达能力为写话打下了基础。比如: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季》,这篇课文图美文也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幅图四句话,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用PPT出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图画,并出示作业:
1、四个季节当中,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
2、假如让你选择一个季节用画画的形式展示给别人,你会画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呢?
3、学了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这是选择性的作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题目说写画。每说了话的学生都给予评价。学生答案展示如下:
学生1: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来了,燕子回来和我玩儿了。奖励
学生2:我想画苹果树,秋天来了,苹果都成熟了,我和小伙伴们去摘果子吃。奖励
学生3:学了课文后,我想说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喜欢春天。奖励
••••••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的语言世界是无穷无尽地。在这些带着稚嫩与平淡的语言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烂漫,看到了孩子们自信的神情。类似有教育性及练习说话机会的文章很多,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制作成PPT、动画、音像等辅助教学,课堂教学会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超出我们预料之外的效果。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尝试开始锻炼用书写的形式记录自己所说的语言。要求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的生字必须用一个生字组词造句;精读课文学完必谈感受、收获等,而且写在书上,配有图的文章一定要求看图写话。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写,我都认真改,并及时评价,孩子们对于语文书的作业似乎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除了渴望一百分外,还盼望着老师的额外奖励!当我们学了《一分钟》一文后,孩子们会说(请看图1  PPT)
“北京,你真美啊!我好想去看一看!”
   “北京真美,我希望我们这里和北京一样美。”
   “今天,我学会了‘城、围、坛’这些生字,我还会写呢!”
“学了课文后,我知道了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我们不要浪费时间。”
“我们要按时上学,不要迟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22:51:51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孩子们真诚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感受,听了之后,我不觉为之动容。奖励给他们美丽的笑脸、笑脸、还是笑脸!  
学完《北京》一课,孩子们说(请看图2  PPT)
学生能这样的“我口说我心”,老师奖励漂亮可爱的卡通小星星——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这样,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这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相识与写交流”。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辅助与整合,让我的语文课堂表现得快乐、激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光靠一张嘴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只有用新颖别致的课堂去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与多媒体相识在于书面的交流。运用多媒体教会学生写日记是最好的例子。日记是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语言表达再现在纸上的一种形式。坚持写日记,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与欲望。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我开始教学生写日记,要教好学生写日记决非易事。刚开始,要求学生用统一的学生日记本写,每周一篇,数字不要求多,三行五行都允许,孩子们兴趣很浓,纷纷写了日记交上来。当我兴冲冲地翻开学生的日记批阅时,看到的作业远非我的想象之内。日记中的语病层出不穷:日期写不对、格式不正确、标点符乱用、口语化的语言多、错别字更是避免不了。怎么办?简单地说教不如直观地教学,评讲日记时,我用了PPT的形式将孩子们的日记展示出来。请看下面:
日记一:
令天。我放学一回到家,就去玩先,玩了我又去写字,我写了很多字。我写完了,我就不写了。                日记二:

2010年三月6日   星期6  天气:晴
教室里的孩子们活跃极了,好奇与兴奋让小手如林般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学生1:我发现日记一里的“今天”写成了“令天”。(哦,你真不错,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师奖给你三颗)
   学生2:“放学一回到家”多了一个“一”,我认为这样说“放学回到家”好一点。(你真会说话,懂得口头与书面表达的区别,孩子们把掌声送给他,老师还要送给你一张。)
学生3:“就去玩”写成了“就去玩先”,“就去玩先”是我们口头上说的,写的时候不要这样写。(是啊,小朋友,我们写话和说话可是有区别的,有时候口头上讲的话不一定能用到书面上,知道了吗?真谢谢你,你真棒!)
学生4:老师,我发现日记二的题目写得不对,三月的“三”用了语文字,6日的“6”用了数学字了。
哈哈••••••(笑声)
师补充:也就是说日记二的格式对了,可是语文字与阿拉伯数字混淆来用了。(生齐答“是的”)那我们帮他改下吧!好不好?请看PPT小朋友来啦!
日记一:
今天,我放学回到家,就出去玩了。然后,我就回家写字,我写了好多的字。我高兴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22:51:55 | 只看该作者

日记二: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天气:晴
看着改过后的日记作业,孩子们认真地品读、交流,这种形式的评讲无疑比空口唠叨来得实在与直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学生的每次日记我都会细心地批改,认真地评讲,纠正存在的问题、展示好的日记。渐渐地,孩子们的日记已见雏形,可想而知,当时的我是多么地高兴与兴奋,就像久旱逢雨的土地,喝什么都是甜的。与多媒体相识在课堂教学中,其乐无穷!
“相知从仿写开始”。从相遇到相识,孩子们与多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直观、变幻莫测的课件使孩子们得到了字词句的训练,到了三年级这个阶段,进入到句段的学习。而学会写作文又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如果抱着急切的心态,就好比是拔苗助长,学生是那可怜的禾苗,那个农民就是我们老师。所以我们要顺其自然,慢慢地教吧!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单元习作是“我们的课余生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主题编排的。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了课文后,我用PPT出示了课文的脉络图: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是怎样表达出对自己学校的爱的。图文对照,我布置学生仿着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我们的思平小学》。学生的优秀例文如下:
早晨,从东、南、西、北四条小路上走来了思平小学的学生,有汉族和壮族的。大家穿着不同,但是语言一样,来到学校都成了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老师们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丁铃铃!丁铃铃!”
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鸟儿不叫了,树枝不摇了,好像也在听老师讲课。下课了,同学们在龙眼树下跳皮筋、跑步和捉迷藏。
这就是我们的思平小学。
孩子们很聪明,我相信他们是行的,而优秀的文章岂止这一篇呢?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课文为范文,和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层次结构、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等等,文章从仿效开始,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生学着作者的方法去表达我们要写的内容或文章,学以致用,真的每一堂课带给你的都是惊喜。
通过以上的实践与运用,通过与多媒体的相遇、相识、相知到现在的相随。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随着电化教学仪器的推广,电子白板的出现,对沿袭已久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场革命性突破,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补充了从演示性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条件下的个别教学之间的空白,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高效、有趣的课堂形式成为现实,让我的语文教学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变得精彩,使语文的说写练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2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