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个朋友的孩子以择校生资格考入我校。他带着孩子来办公室看我,说:“凭我俩多年的感情,你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送给你我放心!”我说:“感谢你的信任,校长要关心每一个孩子,何况是你的孩子。只是我不敢保证把他培养成本科。”他说:“我当然也看重他的学习成绩,但只要他尽力了,我就满意了,我更看重他是否成人。”我感叹道:“没想到你这么懂教育。你知道中国家长最喜欢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吗?‘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学的,好好向人家学习。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都不用你管。’这些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只要出现一点波动就认为是天大的事。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是孩子的失败,成绩的优劣成为家长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你能这么想,我真的很感谢你,家长都有你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环境就宽松了。”朋友说:“我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做人。我们身边因为家长只重成绩不重成长造成的人生悲剧太多了。”
我们谈到了市域内那些大家熟知的让人痛彻心扉的事例。
某清华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后被单位辞退,原因让你不可思议:生活不能自理。
某清华大学在校生,仅仅因为恋爱挫折,投湖自尽。
某医学硕士,专业水平很高,却无法临床行医,原因竟然是他无法和病人沟通,没说几句话,就会和病人吵起来。
我说:“许多家长们谈到这些,无不吹嘘不已,表示要重视孩子的成长,但转身面对子女的考试成绩时,就把那番感慨、感悟抛之脑后。孩子成绩有进步,高兴吹嘘,盲目自信;孩子成绩有退步,呵斥打骂,痛哭流涕,好像到了世界末日。”
易中天先生对此的评述一针见血:“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复制完成就了事。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2010年,在西安某商场工作的刘某因9岁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将孩子殴打致死。同年,一个 5岁小女孩因为没有背好唐诗,被“80后妈妈”谭某一顿暴打而结束了生命。
2013年,青海省大武镇年仅9岁的三年级学生夏斐,只因期末考试语文得79分,算术得82分(居全班第一),低于母亲规定语文、算术在90分以上的要求而被生母活活打死。
2014年,在杭州打工江苏泗阳人张某因为发现小女孩抄袭他人作业,用草绳勒住她的脖子吊打致死。
最疼爱子女的父母,却仅仅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竟然亲手要了孩子的命!
面对孩子无法适应社会的痛苦,面对孩子的死亡,父母们才真正领悟到生命比成绩更重要,成长比分数更重要,但对他们的孩子来说,这觉悟来得太晚了!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中国的教育,原本也不是这样的。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
南怀瑾先生认为,“文”,包括知识、文章;“行”,不是指普通的操行,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忠”,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指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应了的话,就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信”,就是有信义。
孔子的“四教”表明,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是着眼于人的全面进步,强调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更注重德行。
孔子的学生子夏后来开门讲学,他贯彻孔子的教育宗旨,却被同学子游嘲笑。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今天的父母还有多少能认识到孩子学会洒扫、应对、进退的重要性?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说:“为人父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这里的“教”强调的可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知书达礼,成人成才。
有人把培养孩子总结为两个三句话,我觉得很精辟,抄录如下,与大家共勉:
【三句话培养好孩子】: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三句话害孩子】:1.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爸爸妈妈来办;2、宝贝,记住不能吃亏;3、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