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主题
换位思考
二、活动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总有自己心中特别在意的东西,或者有别人不得触犯的底线。如果缺乏沟通,人与人之间就会因此产生误会。父母和孩子间也往往由此产生矛盾,无形地拉远了彼此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总会有一些行为是得不到对方理解的,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换位思考。本次活动,就是要借《羚羊木雕》一文讲述的家庭小插曲,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三、活动目标
1.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
2.认识换位思考的作用。
3.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羚羊木雕》讲述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察觉后逼“我”去要回来,而“我”无法抗拒,只得硬着头皮要回木雕。“我”因为对好朋友失信,感到非常伤心。其实,生活中产生矛盾是很普遍的事情。怎样才能尽量避免矛盾呢?出现矛盾后怎样才能妥善解决呢?我们不妨尝试一下“换位思考”。
2.活动内容
(1)介绍换位思考的含义
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一种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只有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人与人之间才可能互相理解、互相宽容。
(2)举例说明换位思考的作用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通常,人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
(3)学习通过换位思考处理矛盾
课文中,孩子的行为遭到父母反对,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孩子有孩子的理由,双方各执一词。如果,《羚羊木雕》中的父母和孩子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也许问题就能解决。
活动设置:我与父母
①学生回忆自己曾与父母产生过的矛盾,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②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尝试从父母的角度看问题,思考父母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做,并说说现在你对这件事的想法,其他同学作讨论与评价。
③结论:换位思考能让我们学会体谅、理解父母,善待父母。
五、活动总结
在《羚羊木雕》里,由给好朋友送礼物这件事情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让文中的“我”承受着背叛友谊的煎熬。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和父母产生过类似的小冲突呢?希望在这次活动之后,大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