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生实际。从笔者身边的事例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会走向这两个极端。一方面,对于那些基础扎实、肯用功、头脑比较活、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想着要把他们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就像拧螺丝一样,一扣紧跟一扣,学生成绩进一尺,对他们的目标就会提一丈,最终使得这些同学很少能感受到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逐步由好学、乐学变得厌学、弃学,结果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弛。另一方面,对于哪些基础差、不太愿意下功夫、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则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对他们只要求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以自己的教学实施就行了,至于他们学不学、进步不进步、进步大或小,那就靠他们自己了,从教师这个层面对他们施加的影响很小。这样一来,这些同学就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应该说,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剧。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前,要仔细分析学生的特点及其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要突出共性目标,又要兼顾差异,分层次确定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出知识和技能、能力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例如,可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先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即实验前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实验中的现象、实验后各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再让学生学会用感官感受、对照观察等)、环保意识(针对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在课上设立相关的目标进行教育)等作为共性目标去培养。而对于那些知识关联度高、过程复杂、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推进能力的内容(如复杂方程式的配平、较为复杂的某一溶质在一溶液中饱和度的计算等),可作为探究性目标去实施。
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路径和措施
目标变为实际成效,还需要合理的路径和可行的措施,在教学行为中去落实。唯其如此,我们的目标才不致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1.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应该把着重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观念,作为每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仁内化于心的一个自觉遵循。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针对自己实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研究、探索、试验,而不是不想、不愿、不敢、不能改变过去的“套路”。其次,应该对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应该说,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而非单一的某一种素质教育。而且,我认为,“素质”对于人这个具体承载,影响因素很多,不同的外部环境、不同的学习生活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自身条件,均会形成不同的“素质”。但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看,通俗的讲,其根本取向就是要培养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至于其功用,可以各有不同,但有些基础性的东西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有吃苦精神,要有感恩和合作意识,要有创新能力。第三,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方法观。一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一与多”、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等关系,从教育教学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教育课题本体结构在全部教育结构中的结构地位及其结构功能作用,对教育课题进行设计与整体实施,实现最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另一方面,要把价值观、吃苦精神等基础性的素质作为重中之重,一以贯之地对其施加影响,重点引导,逐步养成进行强化、固化,这样才能保证其“有用”。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其个体差异,对其可能发挥的功用进行引导、培养。
2.探索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需要以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承载,输出给学生这个受众。而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多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微观层次上,有知识掌握与传授模式,技能形成与训练模式,能力获得与培养模式,行为规范的认同与示范模式,态度改变与教化模式等等;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有概念教学模式,例题教学模式,思想方法教学模式等等。宏观层次上,有学习——教授模式,发现——指导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等。当然,不管是那种教学模式,均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联动性,要突出体现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充分反映教依赖于学、学受制于教的学与教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都应该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始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重点应放在指引、引导上,终极目标确定在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上来。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只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只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了要将知识、技能传导给学生这一终极目标,从而舍本逐末,使课堂成了老师的表演舞台,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观众。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每一个受教个体,不管其能力如何、专长是什么,将来都会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都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份子。所以,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模式来实施教学,都要有意识地把社会学的内容渗透其中,促使学生个体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使学生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这也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