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台计算器显示屏上的数字是……?”(生:12345678)笔者继续说道:只要我轻轻吹一口气,这个数就会倒过来,你们信不信?紧接着教师“暗箱”操作,起初学生绝不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通过直观演示和生动的情境,学生霎时兴奋起来,自然会出现无限感悟与遐想,这样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此时教师出示另一台计算器顺势说道:只要你们说一声“变”这个数也会倒过来。学生得到了这千载难逢的表现机会,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参与度极高。此时多媒体的使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感知兴趣,更大限度地诱发了学生创作灵感,保持了探究活动的新鲜感和趣味性,自然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采取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1、再现情境,刺激求知欲
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得到发展并进行延续。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的比赛情境,出示了付辛博的比赛成绩。如表1所示。
表1 星跳水立方比赛成绩表
姓名 分数
付辛博 8.85 9.10 6.89 7.90 8.96
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教师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能判断出结果,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10是最高分,7.90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空气,在各有特色的答案中教师进行提炼,之后再进行下一组数的大小比较就易如反掌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价值。
2、运用知识迁移,加深体验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想象、估计、推测的能力。使他们充分猜想,能根据形象转化到抽象,根据已知想象未知,根据部分估计整体。从想猜到敢猜最后升华到能猜,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大数的认识”时,利用信息技术展示1千元,再出示10万元,让学生估计一下这是多少元?在学生迅速说出自己巧妙方法的同时,演示化整为零的数学思想,最后在聚零为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