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多媒体伴着小学语文教学一路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1:3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多媒体伴着小学语文教学一路成长
平罗县城关一小  闫丰琴
摘要: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化无声为有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培养审美情趣,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让学生享受多媒体带来的快乐与优势,让多媒体伴着小学语文教学一路成长。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美感     活力    破难点    促参与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到“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即能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中有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几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四大支柱”的提出告诉我们: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必须培养具有终身学习习惯的公民,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形式。简单的讲台、粉笔、黑板、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并且使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创新精神,激发探究欲望受到了限制。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顺应时代要求,先进教学手段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利用媒体创情境,增强美感见效率
    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增强小学生的审美的情趣。
(一)化静为动,寓教于乐
     教育学认为,一般而言、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望天门山》中,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依据诗的内容制作出这样的情景课件:两高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味,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1:34:58 | 只看该作者

(二)优化认知、培养美感
    在利用投影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图像时,我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动手自制一些投影片,使有关的形象在大小、长短、远近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使学生观察感受的方式达到最优化,获得清晰、生动的直观形象,从而促使认知活动和审美活动和谐地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在实际的生活中难以在短时间内清清楚楚地进行观察。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就运用一张复合投影片,把形象化小为大,把过程化长为短。先出示一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的小蝌蚪,然后让它“长出”两条前腿,再“长出”两条后腿,接着尾巴不见了。最后一张投影片映出一幅艳丽的图画:一张张碧绿的荷叶浮在水面上,远处的几只青蛙正在捉虫,近处一只大眼、白肚、绿背的青蛙在低头看着向它游来的小青蛙,仿佛在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快跟妈妈一起捉虫吧!”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年幼的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了最优化的观察,同时欣赏到了青蛙美丽的外形,领略了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之间的亲情,看到了青蛙捉虫的具体情景。
    这样一来,学生的感知活动不但得到了优化,而且具有了审美的特点:首先,这种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充满审美的情趣;其次,这种感知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稳定地引向特定对象;再次,这种感知还具有整体性,把个别感觉组合成为有关对象的完整印象,即表象。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而且发展了审美感知,进入了审美境界,既促进了认知,又培养了美感。
二、打破传统旧模式,增添活力创巨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就是教师习惯全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外加上一块黑板。这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多年来严重阻碍和约束着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使教学质量难于提高。而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的、机械的教学手段,为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使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并给语文教学带来教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巨大变革。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
    心理学认为,一堂课4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也不可能都集中于老师的讲解上,因此注意力会不自觉的分散。适时适度地插入涉及重点内容的相关图片资料或录像画面,既可起到解释或归纳作用,又再度吸应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加快注意力的转移,激发学习动机,这是教学过程优化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在导入课文时,可配合课题展示一幅黄昏沙滩美景图,一下子就让学生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穿插了五幅图画,每一幅图画都对应具体的每一段时间,从夕阳落山后不久到月上中天,通过画面的不断变化,表现了光线,色彩的变化,描绘出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学生们对此更能感同身受,既牢牢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又领悟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整堂课学生目光始终不离投影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积极,教学效果极佳。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全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活动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状况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8.8%青少年自认为能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仅有48.6%的青少年能在自习时集中注意力,仅有39.7%的青少年能坚持集中精神听30分钟以上(贾晓宏)。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会会长冯伯麟在调查结果发布会上表示,“注意力差的主 要原因,是课堂内容趣味性不强,学生兴趣不大”多媒体教育技术正是开辟了激发学生兴趣、情感的广阔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1:35:03 | 只看该作者

    1、以形象的画面直接展示学习材料的意境,把大自然的奇异景观引入课堂,把实物的内部联系模拟出来,填补因时空限制而造成的学生感官上的空白,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理解学习材料,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老舍先生的《草原》时,大多数学生没走过草原,没见过“绿色的地毯”似的草原,没见过“大白花”似的羊群,没见过蒙古包……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说: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然后通过电脑屏幕把草原的美景一下子展示在学生面前。此时,在学生面前,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那“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那“到处翠色欲流”的美景,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仿佛正走在草原中,仔细地品味着……正如课文中所讲的:“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觉一样”。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课文中讲到:“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形象地理解“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彩虹”等情境,我特意让学生观看歌唱家韩磊的视频歌曲《蒙古骑手》,伴着粗犷、激昂的乐曲,在学生眼前将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以丰富的画面信息拓展学习材料的内容。学习材料大多以概念的方式呈现,具有概括性,学生已有的认知表象往往不能达到理解和感受学习材料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习材料的各个方面展示出来,让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如《星星的新朋友》一课,这是一篇介绍人造卫星的科普散文,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看到,接触到卫星,所以如果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免有些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影象.课堂上,在学生们学习了课本知识以后,我让他们来观看神秘太空世界中各种人造卫星:逼真的画面,简练幽默的语言,神秘的音乐和色彩让学生们叹为观止.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的讨论他们熟知的人造卫星,也有很多学生追着让我看他们查找到的资料.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三)培养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触发学生灵感,出现更多的思维支撑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讲到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课文内容只会给学生带古板的想象,学生一下子对水泡的形状、变化、颜色、冒出时的声音都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只是理解文字中的内涵,没能亲身体会到潭底的水泡是如何像珍珠?因此,在教学时,我用课件演示水泡从潭底里慢慢冒出来的过程及动听的旋律。把学生“带到”珍珠泉边,学生仿佛在珍珠泉边的境界当中,脑海里突然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珍珠泉里的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我就要求他们仔细观察从潭底里冒出来的水泡,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学生想象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能想象出珍珠泉别样的景色。这样,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虚似现代技术进行模拟设计,启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1:35:07 | 只看该作者

三、抓住时机破难点,引导学生乐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一)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第六册《荷花》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有位老师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华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又如《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是文章的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九种颜色的投影,将书上所描写的颜色都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喜爱火烧云绚丽多彩的景色。而形状方面,我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马、狗、狮子等形状的火烧云,并配以声音。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了解了火烧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这样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多年的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媒体给我的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9: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