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秀论文:语文课堂教学问题面面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论文:语文课堂教学问题面面观
经过这些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好的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已经得到改善。课标中强调的“人文素养”“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成了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在我听的不同老师的课中,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了,课内外结合已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当前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种效益不高的情况,正像王崧舟老师所评价的:“老问题”涛声依旧,“新问题”接踵而至,新老问题纠缠在一起,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由满堂讲变为了满堂问,问问答答不停。
  课改中,我们狠狠的批判“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讲解、分析日渐少起来了,然后,不少人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问”起来了,在琐碎的问问答答中,在明知故问的简单重复中,教师是问得是口干舌燥,学生答得是漫不经心。另有课改力度更大的是:老师不问了,变为学生问,学生答。这样看起来不错,但是学生就是学生,小组也围起来了,讨论也讨论了,但是半天也提不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只是随意,还不如老师提的问题好,这样,老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得去组织学生解答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一节课就让学生的碎问把本来很美好的文章肢解的更不像样子。
  “教改的问题,还是教员的问题”,教师不去苦读文本,不从教材上入手去调理,永远也不会设计出什么“主问题”,永远也达不到高效愉悦。
  2、过分追求直观,媒体课件喧宾夺主。
  不少课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不管教材实际和教学效果一应去制一些过于直观的课件,或者是动不动就放音像来代替语言的研究,把本应该通过品味研究才达到的效果一下了变成了直观形象。把本该以学习语言为核心,变为欣赏学习画面,这样就削弱了语言文字魅力,尤其是文学作品。曾见过这样的例子:《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婷婷的舞女的裙”,很美的句子。有位老师在上课时,竟然用课件一下子打出一幅女人穿的裙子,美感就荡然无存,这叫无品味!再象《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细看黛玉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么美的语言,本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可是有的老师用课件,一放视频,电影演员出来了,学生一看,原来就这样,想象力顿失!
  3、该讲的不敢讲或讲不好,让学生任其自然。
  我们强调学生主体,“讲”字渐渐成了语文教学中颇为忌讳的字眼。甚至一节课只讲几分钟成了行政指令。有的课为了形式而形式。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不该讲的我们不讲,该让学生活动和独立思考的就放手。但需要讲的还要讲。教育教学工作不是追逐钱塘潮总是冲在前头;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讲是一门艺术,会讲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讲得好让学生如坐春风,如听仙乐,谁又不喜欢上语文课,该讲则讲,于学生疑窦处轻轻一点,有时还胜过学生活动半天。有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不失时机的旁征博引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4、过分突出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本体的东西不提了。课堂普遍存在着重道轻文现象,很多课不管文字、文句、文章、语言,读一遍就直奔主题,就由此展开思想价值的讨论、阐发、拓展,教成一堂思想政治或者别的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第一部分比大纲说得更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不能人为地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对立起来。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最明显的争论一种是工具性,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第二种是人文性,不承认语文的工具性,只强调人文性;我们省原语文教研员吴心田老师在前年《中学语文教学》第六期中针对清华附中韩军老师《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八大关系》这篇文章发表了《也谈语文教育中的几个关系》,文中恳切地辩证地探讨了这个问题。说:”文学不是语文的全部,语言也不是语文的全部,在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上,不应忽视了学文学,更不应该漠视甚至否定学语言走上另一个极端。“
  5、盲目求新,反而抛弃了原先的教学的优良传统。有些老师为了创新,不重视文章思路教学,不重视整体感知,在没有读一遍课文的情况下,就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来理解,一个学生七零八碎地在前面找,老师就带全体学生在后面跟着跑,课本翻得呼拉拉地响。一节课下来,学生脑子里对文章的章法思路没有一个整体印象。
  有些语文课信马由缰,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完不成,把很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引入语文课,延伸拓展,课堂上对课文语言的体味浮光掠影,致使学生课堂收获减少,基础知识受到削弱,还不如课改前的机械训练收获多。
  6、穿新鞋走老路,固守陈旧的语文课堂模式不放。在很多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完全看不到课改的影子,他们仍然延续着几十年不变的照搬教参讲授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地消耗着学生学习兴趣。一篇《背影》要用三节课讲解,用一节课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找父爱的具体表现,生怕不能穷尽。这样的课仍然是现在的语文常态课。即使同一名教师,当他上公开课或评优质课时,往往上的是创新课,当他关上门、回到自己的课堂时,上的却是老模式课。
  7、游离教材,课堂在讨论中出现消遣性倾向。课堂上吹拉弹唱画,随心所欲,逗趣搞笑、磨嘴皮子。表面上热热闹闹,热度高、效度低,学生外动内不动。《春》是这样上的,听录音后,就分组画春,快下课了才让各小组展出作品。语文课上成了图画课。《我是一条小河》,上课后,还没有充分诵读就让在班里选出两名会跳舞的,老师抛下其它学生,就到台后指导排练,半节课后才让这两名学生用舞蹈表现诗意来,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
  8、讳莫如深,学生错了也说好。我们一提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发展创新思维的空间,老师们为了鼓励发言,每生发言必说”好“字。在课堂上学生发表的意见有些是屈解或错误的,老师一味的说好,让学生分不出对错,这样更会害了学生,前几天在和一位老教师谈话时,他深切地说,几年的课改,把有些学生惯坏了,他们自我膨胀,不知反思自己,一切都是自己的好,几近没有什么自知之明了。
  9、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不知教什么。课堂活动的最高境界是”高效,愉悦“。现在有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上一篇课文时,只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大意,只是向学生发问,这段写了什么,下段又写了什么,似乎只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就百事大吉了。不去引导诵读积累,不引导学生文章的写法,如何开头结尾,中间是如何安排的,语言好在什么地方,这样课文学的毫无语文味道,课完后,水过地皮湿,学生对这篇文章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10、缓入早出,文本学习不够。进入课程改革以来,在导入设计上,很多人有误区,就是进课太慢,有人用放录像、听录音、猜迷语、唱歌跳舞等一些形式来过分浪费时间。甚至听课时学生已经学过一节,也用一段抒情式导入,让学生摸不着边,这不是导入而是导出。
  余映潮说过一句这样很精辟的话请大家记住:如果你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引发了学生的赞叹,那你只成功了一半。那么另一半的成功在哪里?就在于非常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就是开课揭题,直入情境。它一方面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时间,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诗意设计艺术思考的机会,同时让课始这个环节显得简洁、洗练,语文的情味浓郁。
  缓入必早出。课文还没有读几遍,就急忙脱离文本过早地旁逸斜出,本篇文章还没有学好,就开始拓展,学课外的东西,这样就是得不偿失。我们不反对引入课外资源,但引用应恰当、有度。
  以上课堂状态说明了:千改万改,语文教师的观念不改不行;千提万提,语文教师的本身素质不提等于不提;千教法,万学法,教师不研读文本一切都不是好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6: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