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2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准备与预习
1.想一想:假如请你作《谈高中生》的演讲,你会讲什么、怎么讲?
2.参看链接材料,认识作者钱钟书。如果有条件,翻一翻链接中所列举的钱钟书著作。
3.默读一遍课文。然后:
(1) 如果你还能想起自己阅读时出现回视和受阻的地方,做出记号。
(2)不看课文,回忆其大致内容和你阅读时的感受。
整合与建构
一、当作学术演讲来听
1.活动:假设你是准备着这篇演讲辞的钱钟书。
(1)听众分析──
(2)希望达到的演讲效果──
2.活动:假设你是旁听者,正在通过同声翻译听钱钟书的演讲。
(1)边听课文朗读的录音(或老师的朗读), 边做要点笔记。
(2)请说出:
演讲的要点──
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3.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讨论:
(1)有教材把“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之前的部分都删去了,你觉得钱钟书讲这一部分有必要吗?
(2)谈中国诗,作者先扼要讲述其总体特点,接着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三个方面的次序是根据什么来安排的?
(3)在讲演中,作者用了很多新鲜的比喻,挑出五个,说说它们的意思。这些比喻是不是你听的时候印象深刻或觉得有趣的地方?
(4)作者频繁地引用外国学者的言论,他想达到什么样的演讲效果呢?
(5)本文虽是演讲辞,但用语典雅,甚至古奥。听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依你的想象,钱钟书在演讲时是怎样的神态?
二、当作学术文章来读
1.阅读学术文章,需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请说说下列术语的含义;如果你觉得一时较难说明,则列举出可能会有解释这些术语的词典、辞典或参考书。
史诗 戏剧诗 抒情诗 田园诗 古典主义 纯粹诗
2.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加了一些注释。如果你觉得还有人名和专业术语需要注释的,查阅辞典或问老师后,请加在脚注中。
3.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是对文学现象的概述,理解这些语句,应该与你的经验关联起来。下面的概述,请各举出一个实例来:
(1)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3)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4)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 , …… 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4.作者学贯中西,举例信手拈来;但我们理解的时候,最好能够熟悉摘句所出的诗篇。
(1)联系诗篇,试一试“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结句的三种标点法,并作相应的解释。
(2) 有条件的话,上网查查下列的摘句出自哪一首诗:“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
应用与拓展
1.活动:假设你是现场采访的记者,写一篇关于钱钟书《谈中国诗》演讲活动及演讲要点的报道。
2.本文选自《钱钟书散文》,当然也可以当作学者散文来欣赏。
(1)背诵《荷塘月色》的片段,朗读《谈中国诗》的一段,体会学者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区别。
(2)同是学者散文,各人有各人的风采。复读《道士塔》,说说钱钟书散文跟余秋雨散文的不同味道。
(3)再找几篇钱钟书的散文读读,体会他散文的幽默和睿智。
3.参考样例,将《谈中国诗》与本单元的其它文章作比较。
综上所述,老师从文本体式本身入手,很大程度上就能对学生学情加以推断与把握:这种体式文章什么地方可能读不懂,什么地方可能读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