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到市直一小学听课,其主题为“儿童阅读课程化”, 有不同版本教材的《猴王出世》《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上课老师也向我们展示着课堂的精彩。
听课之余,我有两点反思:一是文本解读宽度。二是思维发展深度。
文本解读是对老师而言,几节课类似同课异构,相互一比,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方向和宽度,就决定了课堂的生成度和学生的获得量。如果教师仅在文本的个别词语扣来扣去,走不出文本,学生就只能关注个别词语,离不开课文。反之,学生通过文本,可以学到更多的“语文”。
思维发展是针对学生而言的,通过听课,我发现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不尽相同,不管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度,还是思考问题的深度。为什么不同?在平时,任课老师对孩子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显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