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1-4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三、如何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呢?
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操作活动前的“三准备”和操作活动中的“三重视”。
1、操作活动前的“三准备”
(1)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学具时不仅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还应考虑制作的材料、学具的大小等因素。从材料上看,颜色是学生最敏感的,因此在这节课中用五颜六色的彩纸作学具,他们必然会受到颜色这一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引导观察边长的特点。从大小上看,学具应有利于学生对本质因素的观察,而在这节课中教师准备的长方形对折后恰好是两个正方形,图形的变化同样干扰了学生对边长的观察。
(2)知识准备。要使学生在操作活动的同时发展思维,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才能使他们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如在本节课中要研究的是长方形对边的特点,我们应该在学生操作前让他们对“对边”这一概念有所了解,同时让学生在学具上指一指对边,加深认识,然后再提出:“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呢?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一下呢?”这样学生操作中就会注意到观察边的特点了。
(3)策略准备。操作活动的策略主要是指要做什么,怎么去做?教学中我们不应急于让学生动手去做,要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想一想如何去做,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先思考再实验的科学态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相互研究的过程中相互暗示,提高操作的自信心。
2、操作活动中的“三重视”
(1)重视指导。新的教育理念指出,教学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还处于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初期,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更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帮助。我们主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这种“自主”并非不要教师的指导,因为学生在毫无目的的“瞎乱”操作中是不会有新发现的。但要注意教师指导不等于把最简捷、最简单的方法、结果直接告知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而是要侧重于方法、策略上的点拨。
(2)重视质疑。质疑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和自主发现的钥匙,尤其是好胜心强、求知欲强的小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积极探索的动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提出的问题,不论是与学习有关的还是没关的、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有价值的还是滑稽可笑的,我们都应高度重视,要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问题是重视的,从而保护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提高他们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3)重视总结。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是经历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如果只经历不总结,学生的发现始终是零散地罗列,不可能促进思维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在积累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表象,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提升认识。
我们在组织学生操作活动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加强指导,才能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