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7-13 17:58:48
|
只看该作者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一.易错字词:
惬意 抽屉 胶带 粘补 扉页 龙飞凤舞 触礁 木筏 帆篷粗糙 小锯 俘虏 筐子 又丑又笨
二.课文内容填空: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后习题2)
4、作者想象中的鲁滨逊是通过外表描写来表现的。他的形象表明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5.《鲁宾逊漂流记》是一本历险小说,像这样的历险小说还有《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利佛历险记》《吹牛大王历险记》。
3、《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作者是杨红樱,她是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
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
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纸
一.易错字词:
小屯 刁难 敦厚啃食 驮着 屋檐 岂知 耍赖 疏密 择菜 挑剔
温顺 清清爽爽 心灵手巧有声有色 映现
二.课文内容填空: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
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联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4、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
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喜鹊登枝”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6.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 定定地站着 ,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 开阔的草地 。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 走多远 、 走多久 ,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情感清爽爽的剪纸声 ,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 有声有色 。这一段写出了姥姥对我的期待和我对姥姥的思念。
7.解词: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13、牛郎织女
一.易错字词:
嫂子 牛棚 剥皮 天庭 挣扎 轻盈 装饰 嬉戏 彩锦 衰老
严厉 惩罚 波涛汹涌 循声望去 心急如焚
二.课文内容填空: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贤惠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14、安塞腰鼓
一.易错字词:
茂腾腾 燥热骤雨 舞蹈 高粱 酸枣树 震撼 烧灼 战栗
搏击 陌生 渺茫 享受 奇伟磅礴 戛然而止
二.课文内容填空: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
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课后习题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壮、朴实与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
(3)“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5.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震撼”、“烧灼”、“威逼”三个词用得好,它们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读到这一场面你想到的成语是:惊心动魄 元气淋漓 奇伟磅礴
7.仿句写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8.仿写:雷鸣一样,是沉重的鼓声;虎啸一样,是震耳的吼声;钢铁一样,是强健的臂膀;烈火一样,是豪放的舞姿。
练习4
背诵俗语及成语:
1.课内俗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华山自古一条道。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2.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戏曲成语背诵:
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 粉墨登场 锣鼓喧天 唱念做打 有板有眼
余音绕梁 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4、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
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