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7-7 00:40:14
|
只看该作者
一点反思:
读古文,应着眼于提升同学们的文学和文化修养,而不是把大部课堂精力放在让同学们识记文言字词上。多年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上可能已经陷入重大误区。在课堂教学中对文言文字词和句式的教学,花的时间过多,教的内容过多,过细。任何教学行为及内容都必须有它的课程意义。让许许多多充满探询欲望和审美与思考渴求的年青生命花费如此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识记如此大量的、如此细致的文言实、虚词和各种句式,让同学们单独摘出来,通过各种练习题出出来,反反复复,死记硬背,这种教学行为的课程意义到底在哪里?当然,这不是说应放弃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说应把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
那么文言文教学的课程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文学与文化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历史存留下来的经典文本中的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心贯长虹的伟大人格,浅斟低唱的人生感悟,丰厚博大的睿智哲学,有多少文化,多少生命,多少人生的悲喜值得我们去关注、解读和体验啊,学习这些由遥远历史涌向我们的经典,怎几个字词句式了得!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们在文言文备课时较之现代文备课倍感轻松的原因。
把大量的孤立静止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记住了,然后能把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就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完成了。这种教学观是不可取的。
我们可以想像,少有思维碰撞,少有感悟体验,少有人格生命的触摸,少有在历史长河中的沐浴,而只有或多有孤立烦琐字词的干瘪识记,这样的课不苍白吗?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是多么地痛苦和无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