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德育论文 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与感恩教育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8:3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感恩教育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笔者曾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做了问卷调查、访谈,并运用自然观察法,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同时,也借鉴了其他研究者的资料,对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加以分析和整理,希望能更加全面的反映其问题和实质性原因。

一、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概述

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对父母的付出能够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调查中,多数孩子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对于“你是否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不少小学生认为帮助自己的人很少,或者直接说没有人帮助过自己。他们说“没有人帮助过我,我都是靠自己”“有,可是太少了”“我不需要帮助”。有些学生认为像交警、医生等服务人员的帮助都是不必感激地,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当问及“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有很多学生说会去帮助,但是却察觉不到别人的困难。

在最感激的人中有许多学生把自己排在了前面,不过父母作为最感激的人被排在第一的占到大多数,但是能想到或有意识的想到回报父母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说“学好习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其余的他们不在乎”。当问到“你记得帮助你的人么?”有许多小学生说不出来,记不得,有得说只记得大事而细微的帮助就记不得了。当问到“别人帮助你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些小学生知道说“谢谢”,有些学生会想到报答他。在学校门口,父母风雨中辛苦接送孩子,而能说声感激之言的学生很少。总之,小学生感恩缺乏的表现概括如下:

(1)日常行为方面

在日常行为习惯上,表现为不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不爱护社会公物、学校公物和自然的花草树木,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遵守基本的校规校纪。马路上、公园里、校园里,有些学生随地抛撒垃圾,校园里垃圾见不到学生们弯腰捡拾,教室的桌椅板凳一次次的修缮却又一次次地再度“伤残”……

(2)消费观念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提高,不少学生不顾家庭生活状况,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很少能理解到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还有些学生浪费严重,不珍惜得到的任何东西,书包一年要用好几个,随便乱扔,文具经常丢经常换,铅笔用了一半就扔的现象很多;本子更是用不了几页就扔。玩具时常更新,无论价格多贵…..

(3)人际关系方面

在人际关系上,很难做到与人为善,很少主动为他人着想,当发生人际冲突的时候不愿包容谅解他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缺乏感激之情,总认为一切帮助和服务都是里所应当的。很多学生不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人不知帮助和体谅,对于帮助自己的人不知感激和回报。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导致中小学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大致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家庭在中小学生感恩意识最初的建立与否中,占有主导性地位。

(1)家庭方面的原因

第一,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被四位老人和父母宠着,即使父母有意识的不去娇惯他们,但依然免不了娇宠有加。因此,才有了现在的许多在青少年身上出现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缺乏对他人的尊重、理解,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

第二,父母教养观的偏执。

有些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存在着过重的补偿心理,这种补偿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受的苦不能再让孩子再受苦,于是极力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二是总是希望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成为实现父母意愿的工具。父母不是按照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过多的呵护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寄生思想,使子女将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根本不会对父母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第三,父母自身地位的缺失

感恩应首先从对父母的感恩开始。而我们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教育,甚至给孩子的爱过于伟大,使自己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地位和人格,也使得孩子失去了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父母要有自己的尊严,在人格上,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孩子和我们一样都瞧不起人格低下的人。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与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个体智力发展的过渡关注,品德教育的普遍忽视。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最终的人才选拔,关系到人未来生活质量的依然由考试一锤定音。家长、学校和社会放松了对孩子的做人教育、品德教育、感恩教育。第二,学校德育的缺失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实施中,存在着理想化、圣人化、纸面化的特点,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像我们现在的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成人化、笼统化、抽象化,这些又纯又高的理念,脱离了孩子所接触的现实生活,形成了一定差距,使学生缺乏认同感。

(3)社会方面的原因

教育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的。教育,特别是道德品质教育更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因而,中小学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大环境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第一,生活环境优越,缺乏苦难经历。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家庭的收入不断增加,孩子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极大满足。许多家庭中的孩子缺乏接触艰苦环境和艰苦教育的机会,难以体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不知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对于所得到的也不予感激。

第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惟利是图、损人利己、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这些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中小学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三,感恩缺乏社会环境的栽培。感恩并非是人的天性。感恩是教育的产物,也是道德品德形成的基石。因此社会应关注感恩教育,积极宣传感恩的典型事例,建立感恩培养的肥沃土壤。

三、感恩教育在小学实施的价值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它的本质任务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感恩教育让人产生对人及人性的兴趣,使人的心灵更加纯洁,满足和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增强人们之间的理解和感情,为人们创设和谐的心境。感恩教育是一种共生共荣共存的教育,共生体现了人的目的与手段的同一性,这种状态下的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人的目的与手段的同一”。

感恩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感恩首先意味着一种认同,是对大自然恩赐的认同,是对所有给与自己积极帮助的人的认同。拥有了感恩的思想就会对周围的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就会保持善良、正直的品质,就会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多一份战胜的信心。所以,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二,感恩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精神境界。

感恩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超越。感恩思想将为学生提供新的价值目标,从满足自己的追求向回报他人与社会的价值转换,从而提升他们的价值和品味,开拓他们的人生境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第三,感恩教育可以唤起学生的人性,增强同他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形成和谐、愉悦的心境。感恩教育可以唤起学生的人性,把对寻求刺激、物欲满足的追求转移到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上。懂得感恩的人能理解别人,关爱他人,感悟爱的真谛。

第四,感恩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

而感恩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化、情感化的德育方式,极易被学生接受和感悟。当学生的心被感化时,这种道德的标尺就会内化成学生心理的追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

四、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当代中国青少年表现的思想品德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品德认识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多样性。所以,要想为中小学生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目标和内容,就必须了解当今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时代特征。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学阶段即儿童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在这一时期的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品德认识上具有表面性、具体性、肤浅性;在品德评价处于他律阶段;在品德信念方面表现为由底到高的发展;在品德情感方面,容易表露,相对比较脆弱,不稳定;在品德意志上,还相对薄弱、不能持久;在品德行为上面,表现出不稳定、不持久、易改变。小学阶段表现在感恩方面的特点是:

(1)小学感恩教育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小学感恩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的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识恩教育,让他们认识和了解身边所获的恩惠和方便,从感受父母之恩为起点,到感受、认知教师、朋友之恩,再到感受其他陌生人的恩情如司机、警察、服务员等等。

(2)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的途径

第一,取得家长的共识与合作,发挥家庭在感恩教育的作用。儿童期也就是小学阶段,家庭教育要占整个儿童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一半,因此,取得家长对感恩教育的共识,建立有效的家庭感恩教育环境,搞好家庭教育和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对于感恩教育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呢?首先,家庭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家长应时常借助生活叙事引导孩子学会道德移情。比如经常讲讲父母对孩子爱特别是父母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感情,家长还可以说说自己身边受到的他人的恩惠等等。第二,家长还可以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说礼貌语言、关心话语到做一些让感谢父母长辈朋友帮助和关心的事。第三,家长要注重以身示范。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父母一言一行都会无形中影响着孩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榜样。如:在教育孩子孝敬长辈时,有位工程师这样对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说:“你看爸爸妈妈平时怎样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二,优化教育环境,创设充满爱心的感恩世界。

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等多个层面,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教育环境的优化,如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对感恩事件及时发现、及时表扬;优化人文环境:如建立平等、理解、宽容、关爱的师生对话关系,形成双向互动、民主的气氛;促进生生的友爱关系,形成关爱、互帮互助、愉悦、真诚的集体氛围等等。特别是在儿童期,各方面都对孩子有着榜样示范作用,会强化孩子的模仿行为。

第三,借助课堂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感恩的教育。在小学时期,儿童的道德辨识能力还较低,因此,课堂中的感恩教育重点要放在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感动、感悟中。初步让学生识恩、感恩。对于感恩教育不仅限在小学里的思想品德课上,还可以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如小学语文里的感恩教育

1.大自然之恩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再有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呈现给读者一幅美妙绝伦、诗情画意的海南风光图、落日美景图,让人情不自禁地漫步于绵延不绝的画卷之中,受到美的熏陶。《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文章向我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名山大川的美丽画面,激发了学生对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父母兄弟、师友之恩

   《第一次抱母亲》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母亲的内疚和感恩。台湾作家林清玄的《鞋匠的儿子》让我们看到了林肯对父亲深深的敬仰,儿子以鞋匠父亲为荣的情怀。《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既体现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也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您好》《师恩难忘》《理想的风筝》充满了对恩师的怀念和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最后的姿势》以珍贵的场面镜头向我们再现了“5.12”地震中一名教师的光辉形象和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那是教师对学生的大爱。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教育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做到知恩图报。

3.祖国、社会之恩

《再见了,北京!》《木兰从军》《大禹治水》《虎门销烟》、《徐悲鸿励志学画》、《微笑着承受一切》《永远的白衣战士》《在大海中永生》《卢沟桥烽火》《郑成功》等课文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莫高窟》体现了我国高超艺术的结晶;《钱学森》讴歌我国现代科学家对人类文明所作的杰出贡献,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样的人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忧患和无比的热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篇篇课文都是一支支歌,以不同的音符谱写着爱国主题的交响曲。

感恩教育是一种人情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感恩教育与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感恩教育有助于良好风气的建立,反过来,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有助于感恩教育在学校的实施。所以,学校可以加强对感恩教育的宣传,与家长、社会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感恩教育网络体系,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3)小学阶段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一,把角色意识的培养作为感恩教育的基础。教育孩子感恩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角色意识。因为小学生是出于消费者、接受者的位置。他们处于成长并依靠他人的阶段,也就是说,处于受恩阶段。因而,教育孩子感恩教育就要先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第一,在家里扮演儿女的角色。小学生应当知道自己永远是父母的孩子,他们生你抚养你,所以,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尊重他们、感激他们。第二,在学校里担任学生的角色。在学校里,老师辛勤培养他们,教给他们知识,所以要尊敬老师。第三,在班级里扮演主人的角色,要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同时,也要从小事做起回报恩情,例如从我帮妈妈做些事,我做老师的小帮手,我要自己照顾自己让父母放心等等,这样可以把感恩教育具体化、行动化、直观化,便于小学生理解。

第二,把树立榜样示范作为感恩教育实施的核心。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他律水平,强化和模仿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所以榜样示范作用尤其重要。首先,学校里的老师要以身示范。比如当学生帮助你时要及时说谢谢,当面对家长时要尊敬家长;其次,要多挖掘学生中的典型和榜样,及时表扬;再者,要发挥家庭中父母的示范作用。父母在家里也要尊重老人,对于帮助自己的人要表示由衷的感激,对于没有帮助自己的人要善于谅解,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第三,把点滴感谢作为感恩教育实践的起点。

感谢是感恩的基础,而感恩是感谢的升华,感恩是感谢之情日积月累的集聚。人如果想有一颗感恩之心,就首先要知道感激。感恩教育就是要从小抓起,这个“小”不仅是指小孩还有小事。因此,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把感激作为起点,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让他们及时发现值得感激的事又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看到打扫卫生的阿姨要说辛苦了;用餐时想想多少人为了这些食物而付出劳动,所以应珍惜粮食作为对他们的感激等等。

第四,把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契机。现在的中小学生虽然有钱,却很难拥有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节日支配自己的钱,也不知道该怎样度过这个节日,许多学生都把买好吃的、好玩的当作节日中最大的乐趣。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感恩教育可以把节日作为教育的契机。如利用教师节,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与辛苦,通过这个节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如做贺卡、写感谢信的等。而父亲节、母亲节更是让孩子表达对父母感恩之情的机会,如我帮妈妈做件事,我怎样才能做父母的好孩子,我为妈妈唱首歌等。除此之外,春节可以组织讨论“压岁钱怎么花”,让孩子通过合理利用这些钱,作为对长辈之爱的感激。

第五,把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升华。学校实施感恩教育时,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感恩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就能达到效果。例如通过班会对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事件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通过评选活动将身边的榜样突出出来,以供其它学生学习。

最后,我用一首歌词结束本文“感谢明月照亮了天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苍弯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收获,感谢和平,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我们坚信每位小学生的心灵都是纯洁的,只要我们及时开垦它、浇灌它、绿化它、培育它,让感恩的清泉绿化每一位学生,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收获大片美丽的风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8:33:11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与感恩教育实践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张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6: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