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28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镇小学“新蕾杯”赛课的第一天,一方面自己学校有两位教师要上课,另一方面Z校长安排了评课的任务,因此,今天,在镇小呆了一天,只了五节课。
五节课,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也有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而本源是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上欠缺功夫。评课时,我首先便以这三句话共勉。
1.读懂学生
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些从非正规渠道而获得的前概念、经验,通过学习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认知策略。了解并找出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点时必须具备的已有经验、自然具备的非常规经验(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起反作用的),是老师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之一。
2.要读懂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影响着教学的执行力。读教材,不仅要读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蕴含的知识点,更要读教材文字、画现背后的设计思想、从学生的角度读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
3.读懂课堂
课堂是富力活力与变化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抓住课堂中的生成点,用最合理的方式促成课堂的生成。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高潮迭起。
通观五节课,有的做得比较到位,有的则尚需努力。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教师比较好的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逻辑起点,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获得对百分数的意义的感知,进而抽象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联系与后续学习,如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百格图的阴影部分、判断50人中有10人近视近视率是20%等。值得提升的一是在学生说出如何比较两个人谁投篮更准的时候,要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来比较的?这可以引起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经验,更好地迁移到百分数。二是要重视学生的视觉感知,即在说百分数意义的时候,不能只听不看,而应又听又看,让每个学生有所感知。三是在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时,当学生认为所有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如一堆煤重97/100吨,用去了它的75/100)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从说意义入手,进行比较:97/100吨表示什么意义?75/100表示什么意义?哪个是百分数?哪个不是?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四是对课堂的阅读能力,在漏了一个写百分数的教学环节时,不要再回过去教学,可以在遇到具体写数的问题时,让学生先尝试,再讲评,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8的乘法口诀》一课,关注了学生的1——7乘法口诀的认知基础,但是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由此引发教学,比较遗憾。教学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在读懂图的基础上自己编口诀,特别是把口诀、算式等先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填空,很不妥。如果教师能够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猜测8的乘法口诀,在猜测的基础上验证,那会比实际教学中以“记忆——接受”为基本形式的教学要有意思得多。而且教学中有两幅情境图,第一幅是静态的体操队列图,第二幅是显示动态的小狗图。教学中可以利用第一幅先复习1-7的口诀,再利用这幅图验证8的口诀。同时,在这节课中要充分利用8的乘法口诀渗透数学思想,如函数思想、有序思考、分配律思想等。比较欣赏的是后半部分的练习,有生活性、趣味性、思考性。建议在注重练习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主体——知识点学习的思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建议:一是如何看待教学中的一些提示语?如“小精灵说:‘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这句话该由谁说?我以为应当由学生自己想、说。又如“不满1格按半格计”,这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数起来方便吗?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呢?我以为还有:可以从这句话中让学生去感受转化的思想。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不说不规定,让学生自己去想法数,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有半格,如何处理?可以按半格计算,这里有转化(大半格与小半格);也可以直接通过平移转化。二是如何体现测量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在出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想:有什么办法比较?让学生去发现数方格法和计算法(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了计算方法,也无妨,可以通过追问学生对底乘高的理解,进行深一度的学习)。三是如何从量到算?可以通过隐去辅助的方格,让学生想:现在还能用方格比较吗?过渡到要计算。再思考:怎样算?学生最初的思想可能是如长方形一般“底乘边”,也可以作为一种猜测。然后让学生想:可以想什么办法来验证?引向转化法验证推导。四是要重视变式,既有转化中的变式现象,又有计算面积时的变式现象,如给出两条相邻边长度和一条边上的高,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计算,这是要有一定的思考的。
《统计》是二年级的一节课,主要解决用合理的方法统计数量和用1个单位表示2个数的直条统计图。教学中,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有关注但不是很准确,体现了老师在解读教材中的不到位。我的建议: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贴一贴,发现贴不下,原来的统计图不够用了,产生要统计数量、修改统计图的需要;其次,选择合适的动态材料,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统计数量。再通过比较发现,用“正”字法记录是最好的方法(当然也有其它的好方法)。第三,出示1个单位表示1的图(根据学生现有的统计量是画不下的),让学生试画,发现画不下。讨论:怎么办?得出可以用1个单位表示2个数,解决问题。第四,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条形统计图”,学生能够说出如本课中的“动物统计图”,说明学生已经理解的图的意义,比说出“条形统计图”更有价值。
《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学习的第一课,教师从分整数个苹果入手到分一个苹果,产生分数,认识1/2,再到其它几分之一,整个过程比较流畅,作为一个新老师,难能可贵。需要改进的是对气氛的调控:整节课太静、太闷,老师的话音太轻。如果老师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有高潮起伏,进而带动学生的情绪,那么,本课会更有味道。同时,对学生的回答的理答,还要再合理些。如在面对一块平均分成8份的巧克力,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分数?一生说出2/8后,教师说:这是下一节课的内容,请坐。这是否合适?其实可以让他想一想:2/8就是几分之一?这更有价值。
学生对1/2和1/4谁更大的讨论还是很有意思,这当然也是在预设之内。我们已经认识到学生可能会认为1/2大,也可能会认为1/4大。但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显然有不同的理解。今天,认为1/4大的学生这样理解:一个平均分成了4份,一个平均分成了2份,1/4分得份数更多。很有意思,学生是在比较分得份数,而是代表分数实际意义的其中一份的大小。这其实还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不理解。教师在让学生猜测后出示了图,可以先学生据图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来比较,这样的歧义会少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