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1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2: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语文《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诗两首
  从容说课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  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2:01:54 | 只看该作者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
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
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短文。
太  阳
    从远古的墓茔           当它来时,我听见
    从黑暗的年代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若水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城市从远方
                              太阳向我滚来……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于是我的心胸
使生命呼吸              被火焰之手撕开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陈腐的灵魂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提示: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诗人那时刚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在上海滩头。苦难感和光明感交织在心里,成了艾青写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诗歌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2:0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投影: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  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思考: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①“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③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2.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2:02:06 | 只看该作者

    3.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三、课堂练习
    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圃    乡愁也满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参考答案:
    1.D  2.D(不是重章叠句,也无反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五、布置作业
    1.《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请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
    2.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国  魂
小时候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
我在红旗下
烈士在心头
    参考答案:
    1.略
    2.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在阳光下面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2:02:12 | 只看该作者

《我爱这土地》
                                   曾婧莉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它在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称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 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
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二、 教材研究
1、课文简介: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11月。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爱这土地》一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作为初三的最后一册语文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总结,归纳,直面中考;又是对高中知识的承接。
面对去年中考的改革,出现修改病句和文言朗读节奏的两个新题型,我们应及时适当的对教授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近几年来,初中语法教学淡化甚至零化,不仅造成初,高中教学出现大断层,也使学生面对英语大量的语法无所适从。我们的学生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套教材做好这个衔接工作。
   另外,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应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3、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成就(目的:扩充文学基础知识)
方法:组合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教师适当补充
2、写作背景简介(重点)
目的:便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题   
方法:组织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象材料,创设课前爱国情境
3、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难点)     
目的:提高诗歌理解能力   
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难点)
目的:学习朗诵方法,培养爱国情感
方法:教师指导朗诵,学生练习朗读
4、能力目标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方法: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
5、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于朗读,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课时把握意象,学习象征手法,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2:02:17 | 只看该作者


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看了真让人精神振奋。电视剧《烈火金刚》,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为真让人痛恨不已。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这些音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形象感受诗人特殊的写作背景。)
2、作者及背景简介
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强爱国氛围)
3、听录音,初步感知情                                                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 这个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意象。
4、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指导
重读:能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词  因此,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土地应重  读。
试读,表重读
朗读节奏
关联词后  如:“假如”后停顿
学生标节奏,试读
主谓之间 ,谓宾之间要停顿
语法知识补充:句子成分(帮助学生掌握停顿方法)
学生自读,试划分
这一步主要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的方法,从而在理论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扩展: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与此基本相同。课下试着划分。
5、跟读录音,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6、朗读小擂台
重点设计这个活动和比赛,促使学生竞争,并通过竞争掌握知识,切实感悟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达、运用等实际能力,完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达到学一会十的水平和升华感情的目的。
7、作业设计
进入角色,以诗人的身份,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创作感受,最终落实体会诗人感情的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1、优秀作业展示,用学生自身感悟把握文章主题
2、紧扣“土地”,师生赏析诗歌
学生有感情齐读,提出自己的疑难。
老师进行汇总,按顺序分条列在黑板上。
分组讨论解决,发挥学生主动性,老师巡回提示,了解解决情况。(十分钟)
对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找代表自行解决。如:意象的象征义,结合背景显而易见。
稍有难度的,老师专门提出来,重点讲解。如:鸟这抒情形象的选择
3、语言赏析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板书设计
鸟——歌唱——土地
我——热爱——祖国      
小结: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明白易懂。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2:02:2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经历了国庆六十周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归纳要点:1.祖国强大,我感到自豪,所以我爱国;
       2.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热爱祖国;
       3.老师家长教育我要爱国,周围的人爱国,所以我也爱国。
二、初读课文,分析朗读语气
  出示课文PPT(创作年代不显示),散读课文。
  思考:每一句诗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要求学生读出这种语气。
我爱这土地(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痛苦)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悲愤)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柔和)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低缓、沉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深沉)
三、默读质疑
  归纳问题并板书:1.为什么诗人要把自己比作一只鸟?
          2.为什么是一只嘶哑着喉咙快死去的鸟?
          3.诗人笔下的土地为什么是这样的?
          4.这只鸟为什么会“常含泪水”?
四、背景介绍,释疑解惑
  出示创作日期“1938年11月17日”,抗日战争时期。
  PPT出示“抗日战争年表”,依次朗读屏幕出示的字幕:
  1931年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 3月 9日,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布建立,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1937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
        29日,北平失守。
        30日,天津失守。
      8月 3日,中日淞沪会战开始。
     11月 8日,日军占领太原。
       12日,上海沦陷。
       2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2月 5日,南京保卫战开始。
       13日,日军侵占南京并开始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
       27日,日军占领济南。
  1938年 2月 3日,徐州会战开始。
      5月19日,徐州弃守。
  从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日军先后对重庆轰炸218次,投放各类炸弹21593枚,炸死炸伤市民24万人。
  1938年 6月12日,日军攻占安庆,武汉会战开始。
     10月25日,汉口失陷,武汉会战结束。
       27日,日军占领武汉三镇。
  1938年11月13日,长沙警备部队纵火焚城。大火延烧3日3夜,全城被烧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2万余人被烧死。
  依次回答:回顾了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身处1938年,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么办?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办?
  再次朗读课文,并播放朗诵录音。
  尝试回答质疑时提出的四个问题。
五、提升中心
  艾青爱不爱国?当时广大的中国人民是否热爱祖国?
  当时的国家是否强大?当时的中国是否给广大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那么为什么人民这么热爱自己的祖国?
  因为国家需要他的人民。
  出示: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肯尼迪
六、经历历史
  1938年早已成为历史,我们只能通过历史资料走进那个时代;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又都在经历着历史,创造着历史。
  刚刚过去的2008,在座每一位都经历过。这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这又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年,是中国人最团结最勇敢的一年。
  出示图片
   (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已造成全国19个省受灾)
   (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
   (4月7日,奥运火炬巴黎受阻)
   (4月28日,胶济铁路火车相撞)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神七飞天)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动荡)
  回忆起刚过去的这一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视频《2008感动中国特别奖》。
  穿过2008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年,我们由衷地从心底里发出一个声音:“中国加油!”是灾难,也是力量的凝聚。生死相依,生死相助,我们在一起;是欢乐,也是精神的检阅,微笑相连,激情相递,我们在一起;这是一张又一张陌生的面孔,在这个瞬间被我们记住,这是一个又一个无言的身影,在这样的场景被我们铭记,这是一个又一个感动的声音,在这样的时刻被我们传递,因为他就是我和你。2008,为什么我们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的心在2008紧紧地与祖国贴在一起,在2008,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颁奖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4: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