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期末复习的经验材料 语文复习课:有效课堂的永恒诉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09:1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故知新,孔子用简单四个字就向世人阐释了复习的价值:复习旧知,获得新知。然而,在语文教学研究的进程中,我们很少看到复习课的研讨,即便研究,也很少看到有关复习课的策略与建议,反而一提及复习课,怨声载道。如何让复习课上得轻松有效,能达到轻负担,高质量,既能照顾全面又能发展个性呢?我们通过研究,认为把缺失转化成资源,注意辩证处理好复习课的几种关系,能为教师打开复习课教学的新思路。

一、处理好集中复习与日常复习的关系。

每当遇到复习,老师们都会觉得头绪众多,字词句段篇,似乎都难以割舍,也都希望借此契机帮学生做一个“大扫除”:扫去字词错误,扫去平时养成的不良阅读习惯、审题习惯等等。期望通过默词、做练习来夯实学生的双基。可是,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练习还没批阅,下一堂复习课已经接踵而至,学生的整体情况还没有摸清,又“一刀切”,进行下一轮复习,如此的周而复始,老师、学生在复习期间总是疲惫不堪,情绪极差。但是想到词语要默,课文要背,老师们还是硬着头皮做下去……

有一位老师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并且将复习寓于游戏中,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复习了所有要背的课文、改完了每天的作业。

案例:三年级下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背诵,《庐山的云雾》、《雪儿》……文章篇幅长,文字却很优美,非常适合积累。但是,当整册书学完,细细盘点,却发现有十几篇需要背诵的文章,如果在课堂上通背,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其中还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背熟,尤其学困生的背诵质量无法保证。再加上复习期间,每天都有许多要改的作业。因为本班学生很爱玩游戏,老师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她鼓励孩子们把要背的课文做成签,当他们玩过关游戏时,就用要背的课文来设“卡”,背过就可以通关。老师还在黑板上留出一个“登山区域”,贴上写有50名学生学号的磁铁,如果背完了当天规定的内容,完成了当天的复习作业,就可以将自己的学号磁铁贴到“山顶”,孩子们一时情绪高昂,在游戏的复习中你追我赶,效果极佳。

三年级学生依然处于爱玩爱闹的年龄,形象生动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寓复习于游戏,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复习的兴趣,复习不再是任务,更像一条改变了的游戏口令;将庞杂的复习内容分散到日常,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复习课堂的效果,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呈现更多学生的困难,将日常复习与集中复习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进行“累进”式的记忆积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处理好群体资源与个体资源的关系。

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更关注资源的价值,“错误资源”、“生本资源”,敏锐地捕捉资源并将资源进行有效转化,往往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机化。在复习课上,更应该关注资源,处理好群体资源与个体资源的关系,能辐射优质资源,促进复习效果最优化。

1.“滚雪球”——把个体资源辐射开去

通过雪球效应,一个人的亮点可以变成全体学生的亮点,优质的个体资源能成为群体资源,这才是有效地生成。我们的复习课更呼唤这样的“滚雪球”。我们曾经为课堂中学生情不自禁的鼓掌而暗自欣喜:教学效果达到了;如今,我们更看重这掌声,这优质资源背后的价值:它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范例,能给学困生以借鉴,能给水平相当的学生思考的补充以及互动的争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时的发言就是一种优质资源。

案例:如五年级一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专项复习课伊始,老师就让学生交流已经学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这样交流:我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如《大江保卫战》中的“肆虐”一词,其实读文章的第一小节就能知道它的意思,“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文中就是指洪水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江堤。肆虐。在专项训练时,学生这样解释“怅然”:我体会了人物的情感,感受到此时的主人公内心是忧郁的,有许多忧愁;我可以逐字理解为“惆怅的样子”。

对于学困生,也许很难记住也很少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积累了多种方法,并且能与平时的学习对接起来,哪一种词语用哪一种方法来理解,已经成为一种能力,形成了特有的语感,他们的发言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他们理解的方法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它学生,从而把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2.“开深渠”——让群体资源深刻起来。

群体资源的呈现是丰富的,但一时又是散点状的,精彩同时呈现时,懂得取舍也许能换来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渠开得深,水流得自然多而畅快,问题挖掘得深,学生自然思考得深刻,同时带来学生整体思维方式的转变。

曾经尝试过以“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的复习,选择了“山川、河流、海洋”来进行复习内容的整合。在说到大海时:孩子说到了大海一望无边、海鸥清脆地鸣叫着,沙滩金黄金黄的,游人如织……其实,但凡到过海边的孩子,给他带来最大快乐的还是沙滩,于是,我舍去了其他,将焦点集中到“沙滩”,但是如何唤起孩子对沙滩的美好回忆?如何将这种感受生动地,有些有肉地表达出来呢?我展开了“追问”。

案例:师:能回忆一下,你见过的沙滩是什么样的?

生:我见过的沙滩是黄黄的。

师:我们可以说金黄色的沙滩。

师:你在沙滩上玩过吗?

生:我在上面捡贝壳,还搭城堡、挖水渠呢。

生:我还把自己都埋在沙子里。

师:什么感觉?

生:沙子很烫,不过像盖了一条被子,很舒服。

师:你赤脚在沙滩上走过吗?(许多孩子举手了)

生:走过,沙子软软的,走在上面很痒,好象在呵我的脚,有点难受。

师:沙滩给了你们这么多快乐,能总结一下同学的发言,写写沙滩印象吗?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学生回忆起了沙滩给他们带来的无穷快乐:抓寄居蟹、搜集各种各样的贝壳、尝试打沙滩排球,孩子们被这样一个生动的话题吸引着,从同伴的发言中获取滋养,调动了各种感官来表达这种快乐。

这里的互动不再局限于同一层次上的展开,而是不同层次多角度感受,孩子的思维空间拓宽了,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着用“整体、关系式思维”去深入地思考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现场学习力”的提高。在复习课中,如果能处理好个体资源与群体资源的关系,无疑将拓展优质资源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从今学生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09:16:23 | 只看该作者
三、处理好复习内容与适切的方法的关系。

20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特征……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可见,复习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采取怎样的互动方式,受众多因素的制约。选择适切的方法进行复习,能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切实提高复习效果。

案例:在一年级的拼音复习课上,教师遵循了从声母、韵母到音节的由易到难的复习过程,在复习带调的音节时,教师开展了一个游戏:

师: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做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学生兴致勃勃地观望)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不过需要你们自己找,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

师:出示提示1: zài lǎo shī de shū xià

生进行拼读,很快便找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qīng  chén (生大声拼读并贴于板)

   师:出示提示2:zài mù  bù  hòu  mian

……

同样的方法,最后孩子找到了老师送给他们的三份小礼物贴在黑板上,拼成了一句完整的句子:清晨,我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

看似简单的一个小游戏,却蕴含着对学生心理、学情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教师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用拼读音节来贯穿游戏,集中了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缓解了一节课的疲惫;第二,教师渗透了“拼音的工具意识”,传递给学生可以利用拼音与人交流与表达的信息;再次,通过游戏中的拓展,教师在潜移默化地教孩子如何“说一句完整话”。小小的游戏却蕴含着如此丰富的育人价值,孩子们在玩中轻松地复习,轻松地获得提高。的确,只有适切的,才是最好的。

四、处理好全体学生与个别学生的关系。

在复习课中,不同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学困生,侧重于查漏补缺;对于学优生,更多的是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立场,基于学生的困难,学生的学情出发,处理好全体学生与个别学生的关系,做到提优补差,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首先,基于学生的“过去”。学生的过去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如果在复习课反复强调学生已经掌握得知识,那就是机械的重复,没有丝毫的价值。对于学生完全能通过自主复习进行巩固的知识,教师应该“放手”。

案例:如一个班级的学生曾经集体写信要求老师将复习期间的“默写”任务下放,孩子们一致认为自己能过好默写关,老师相信了孩子,并把默写交给孩子们自己完成,老师只需要负责几个基础差的孩子的默写,最后进行全班的总默写。几个学期下来,本班孩子的字词掌握得很好,并且已经达成共识,老师基本不需过问。

其次,关注学生的“当下”。关注学生的学习中的困难,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同时进行结构的自我建构,体现复习课的结构性。

案例:如刚过渡到中年级的阅读时,学生在考试中普遍失分较多,细细地查阅学生的考卷,我发现学生存在几点不足:1没有养成细致阅读的习惯,文章没有读懂就落笔。2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会联系上下文阅读,不会从文中找依据,只凭印象答题。借一次考试后的评讲,我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并借助例子,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与学生一起讨论,提炼出给学生阅读的若干建议:1.文章要反复读,读反复。2.理解词语的意思一定要放入文中读读是否通顺;3.如遇回答问题或理解句子,首先到文中找出句子画出来,然后从上下文中找理解的依据,画关键词,组织语言表达。……在之后的课内及课外阅读中反复使用方法并补充完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套关于阅读理解的“方法结构”。

最后,着眼学生的“未来”。这里的未来,并不是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而是学生在下一学段所要获得的能力,在当下需要进行适时的铺垫。如“准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是高年段的要求,关联词的掌握也要经历从“选择关联词”到“填写关联词”的过渡,是对学生积累与语感的综合考察。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能熟练运用关联词进行遣词造句,有的甚至不知道关联词是什么?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水平,进行了关联词的复习。

案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了许多对关联词,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及理解对这些关联词进行分类,有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等最常见的几种,让后让学生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填写的练习,最后让学生用关联词造句。学生兴趣盎然,一堂课下来,学生对关联词的概念与用法明晰了许多。当一个学困生谈收获时,他说道,原先自己的头脑中最多有3对关联词,现在有8到10对了,同学们都笑了。

也许这里的方法还不够巧妙,但在大多数老师就一个关联词在做纠正时,这个老师正视了学生这个困难背后的价值:学生发展的未来。系统的复习为学生高学段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营造了一个“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学习情境,使复习课具有一定的提升性。促进了全体学生与个别学生的不同发展。

我心中的复习课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 因为它不是重复的代名词,它是学情的集中反映,是优质资源的纵深辐射,它以学生的发展为轴心,用适切的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素养。最终绘成学生生命成长完美的圆弧。对复习课的研究,仅是冰山一角,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去思考更加有效的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6-17 12:31:09 | 只看该作者
为教师打开复习课教学的新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3: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